2024年,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以下简称“校友会”)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在燕园情深的感召下,以服务校友、回馈母校、助力湖北发展为己任,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校友会的责任与担当。


01

加强组织建设

增强凝聚力

1

党建引领,夯实根基

校友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促会建,校友会党支部不仅及时组织党代表校友传达贯彻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支部委员、核心校友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上海开展“迎七一、感党恩、沪鄂心连心”党建活动,瞻仰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等红色遗址,重温建党初心,还与上海市北大校友会党支部座谈交流,强化思想引领与组织向心力。


2

传承薪火,致敬前辈

校友会走访慰问朱传棨和程康彦等老一辈校友,聆听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治学精神,保持与老校友的经常性联系,更好地传承北大人“家国天下”的精神血脉。


3

优化机制,凝聚共识

召开三次会长办公会暨常务理事会,讨论校友会组织建设、工作开展和活动规划等,从资源整合到服务升级,推动校友会决策向科学化和制度化发展。


02

弘扬北大精神

增强服务力

1

公益先行,大爱无疆

5月28日,会长刘萌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北大校友公益基金向江夏区捐赠价值1742万元医疗设备,设备覆盖电子胃肠镜、超声影像、生命监护设备等硬件设施共25台,惠及12家基层乡镇医疗机构,是江夏区近年来最大的一笔公益慈善捐赠。


2

赋能教育,振兴老区

校友会授牌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为首家“北大湖北校友单位”,副会长程凡投建的红安校区正式启用,打造革命老区教育振兴标杆,用行动诠释“教育兴邦”的使命与担当;教育专委会举办“新时代小先生行动”教育沙龙,探讨基础教育创新,凝聚校友智慧服务社会。


3

双创引擎,激发活力

校友会引进北大创业训练营等,先后协办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青联思享汇”系列活动和两期北大创业沙龙活动,联合主办的“武汉特训班”和“北大创业大讲堂”双箭齐发,300余名创业者在这里点燃梦想;陆续邀请张维迎教授、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祝诣博教授、北大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志强和张新华校友等20余名北大教授和校友专家,莅临武汉传经送宝,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北大动能”。


4

校友经济,链接校地

校友会参与发起的武汉校友经济,首创“校友经济生态圈”模式,第29站走访北大校友企业湖北精实机电,打造赋能的物理场,为新时代校友经济贡献北大智慧和力量。


03

创新活动形式

提升影响力

1

文体聚力,热血澎湃

4月13日,校友会承办了第七届北京大学校友“快可物流”杯羽毛球联谊赛,是北京大学建校126周年的首场庆祝活动,也是首次在北京大学校园外举办的校友羽毛球赛,世界羽毛球冠军谢杏芳和来自8个省市校友会30多个院系的近200名北大校友,挥拍江城,逐鹿武汉; 11月,校友会羽毛球队斩获第八届大学校友羽毛球联赛“奋力拼搏奖”。


2

跨界融合,破圈出彩

与武汉市科协深度合作,创办和承办五期武汉科技工作者融合赋能大讲堂,先后邀请程郁缀、刘伟、江英、孙熙国和徐卫林等北大教授,对话科技工作者和校友,系列化打造跨界交流、融合赋能的共享平台,搭建了校友与政府、企业、高校的对话平台,让北大品牌从“校友圈”走向“社会面”。


3

送新传承,厚植情怀

8月17日,校友会连续第八年举办送新活动,助力湖北继续成为北大排名第二的生源大省,使北大继续成为湖北优秀学子心目中最好的大学。


2月23日,继续举办校友会年会,让新老校友感受到母校和校友会的温暖与关怀,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和回忆。


04

加强内部建设

提升传播力

01

完善组织架构,规范日常管理

以秘书处专职团队处理日常事务和组织活动,持续推进青年工委会、教育专委会和羽毛球队发展,推动医疗大健康专委会和未名诗社的组建和激活,实现校友服务精准化和规范化。


02

加强文化传播,增加校友凝聚力

构建传播矩阵,彰显品牌势能,全年发布校友动态50余篇,全媒体矩阵同步400多篇,阅读量超80万次;制作《荆楚北大人》,增强校友情感归属,让“北大印记”成为校友心中最温暖的文化符号。


北大人的荣耀,在于让脚下的土地因我们而不同。新的一年里,校友会将带着燕园赋予的底气、湖北给予的机遇、校友凝聚的合力,赓续“常为新”的北大精神,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同心同向同行,既做“追光者”,更当“造梦人”,在荆楚大地上书写属于北大人的光荣与梦想!


湖北省北大校友会关于

缴纳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 往期推荐


2025.2.24


2025.2.17


2025.2.14


2025.1.2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