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图据东影数字电影
2月24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上,仁和区人民政府区长苟军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会议现场 李永忠摄
回顾2024年,“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共富、促和谐”等内容,多次出现在仁和区各项工作安排中。这一年,仁和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动能竞相迸发、“这里仁和”出圈出彩。
一组数据展示了仁和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3亿元、增长6.5%;3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亿元、完成率135.6%;9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88,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突破50%。
仁和城区全景
“今年仁和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以上。”会上,苟军提到,2025年,仁和区将锚定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强区。
聚焦共富
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是主攻方向。
2024年,仁和区“共富”建设走深走实,“三大差距”持续缩小。9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88,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突破50%。
立足区域优势,培育芒果、康养等特色产业创富联合体,打造紫约蓝莓幸福农庄、营盘火腿共富工坊等农村创富共同体,7个共富实践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动态》。
锚定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2025年,仁和区将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集成改革、“消底提低扩中”集成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改革等工作,瞄准“3+3+N”改革方向,持续推动4大片区协同发展。实施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至52%以上,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95%以上,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保持在1.9左右。
同时,加快完善城乡贯通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教育优质均衡模式、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模式和孕、娩、养、育、住“五位一体”生育友好集成改革,推进“农村半小时、城市一刻钟”医疗圈、城乡教育联合体、社区“顾老”“看小”综合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不断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聚焦三产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建圈强链
2024年,仁和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蓄能提势,中顺LED封装及支架生产、镁森智能灯带(二期)等项目顺利投产,钒钛钢铁铸造、光电信息、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8%、106.8%、10.3%。农业稳产增效,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全蔬菜产值23.1亿元、增长3.1%,特色水果产业产量达26.7万吨、产值达21.7亿元。服务业活力绽放,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建设初见成效,举办姊妹节、苴却砚文化艺术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拉动消费5.6亿元。
2024年迤沙拉姊妹节开幕式
做强产业,为仁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新的一年,仁和区将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267个以上,确保全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力争耐磨铸件、LED荧光材料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68亿元以上。
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橄榄坪园区
如何实现发展目标?仁和区将以中顺半导体、美斯特光电、睿恩光电等重点企业为“链主”,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LED照明重点产业链、新型显示重点产业链、电子元器件重点产业链的建设。“全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围绕‘8圈18链’,构建‘链长+链主+链群企业+牵头部门’的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落实‘六个一’服务保障机制。”
仁和区“东创仁和·悦光岛”
在农业方面,实施粮经(菜)复合种植试点6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1万亩以上、产量4.4万吨以上。创建省级农业园区1个,争创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产品出口强县。在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研学旅游,加快推进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等标志性康养场景呈现;聚焦苴却砚雕刻技艺、谈经古乐等省级非遗,开发各类文创产品,新增研学游、生态游、非遗体验游等特色旅游线路8条。
聚焦民生
坚定不移谱写民生幸福答卷
“锚定民生保障这一‘着力点’,坚定不移谱写民生幸福答卷。”2025年,针对民生保障,仁和区将办好社会保障“暖心事”、人民教育“关心事”、健康医疗“安心事”、文体事业“贴心事”。
2024年,仁和区66个民生实事项目有序建设,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6.6%。城镇新增就业4320人,发放稳岗补贴、创业担保贷款2700万元。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行高龄津贴“免申即享”试点改革,打造“医康养”一体养老品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覆盖率达81.6%。
在聚焦民生实事上,2025年,仁和区将建设仁和零工市场,新增城镇就业3900人以上。深化“一老一小”服务,支持利用闲置场地、校舍新(改)建养老托育机构,新增公办学前学位270个以上。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实现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达60%以上。开展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试点区域建设工作,苴却砚雕刻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2025年,仁和区还将锚定宜居宜业这一“好愿景”,坚定不移提升城乡面貌品质。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覆盖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0个、市级和美村庄14个。高质量完成“天府森林粮库”板栗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完成营造林1.6万亩,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以上、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