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赋能线下工作坊 见二条·

作者:罗近月

首发: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十多年前,我有一次去上精神分析课时,有位老师曾说过:“如果一个人遇到一段良性的亲密关系,在一起五年以上,对整个人格都会有治愈的作用。”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开始思考关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但现实是,很多人抱着寻找一段“好的关系”的期待,却发现要找到一段满意的关系,实在太难了。

又做了十多年的心理工作之后,我的观点会更加彻底简单:你遇到的任何一段亲密关系,当你带着意识和觉察相处五年以上,对整个人格都会有治愈的作用。

我之所以不需要那么强调选择的重要性,是因为即便是不同的关系,带给我们的自我体验常常是相似的,这已经足够作为自我成长的材料。

比如,当你很容易自卑,习惯怀疑自己好不好时,你进入关系时就会更容易感觉到被否定、被贬低、不被重视;而当你有受害者情结时,进入关系时就会更多感觉到对方不愿意顾及你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带着的这些对关系的担忧和恐惧,会在关系里变成现实呢?

因为这些恐惧代表着我们的初始关系模式,我们所恐惧和关注的,就是最匮乏的需要。

因为不曾得到满足,在关系里会习惯抑制自己提需要的可能,最终这些部分就永远不会被满足。

留意这些我们在关系里的体验,进而解开这些旧习惯对自己的捆绑,就是疗愈自己的最好入口。

在关系中自我疗愈,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01

封印阶段:

对关系失望,也对自己失望

无论怎样的关系,在关系初期,我们常常会带着美好的期待进入。

我们希望对方能够理解我们、包容我们,甚至治愈我们内心的伤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发现,对方不仅不完美,关系还可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甚至连一些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

封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到体验到关系的幻灭。

不仅对关系失望,也对自己失望;不仅是对一段关系失望,对很多关系都无比失望。

这种失望感往往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封印”状态——我们开始封闭自己的情感,不再愿意敞开心扉,甚至对关系产生逃避的心理,也可能会转而进入下一段关系。

同时,我们可能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这种“封印”状态,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关系里的失望已经让我们依稀看见过去成长中的伤口,我们非常害怕再次受伤,就会选择用冷漠或疏离来保护自己。

小雅和阿杰是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他们曾经是朋友眼中的模范情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

小雅觉得阿杰越来越冷漠,不关心她的感受;而阿杰则认为小雅总是无理取闹,对他要求太高,让他感到很窒息。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冷战数天。

在后来的很多次争吵中,小雅每次都提到离婚,阿杰的态度从最开始的认错,到后来无动于衷。

这时候,小雅感到更加痛苦,本不是真的想要离婚,只是不满意关系,希望通过提离婚来让阿杰改变。直到提离婚也没人理会时,她感到对关系巨大的失望,也对自己失望。

阿杰的感受也并不好受,他过去一直在尽可能忍让小雅的情绪,在很多现实的需要上照顾小雅,却发现仍然无法让小雅满意时,他也不知所措,就像不知道如何面对妈妈的唠叨一样,他开始关闭自己的情感。

当阿杰开始不回应时,小雅也陷入自我矛盾: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我是真的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吗?如果我要是更厉害的话,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

小雅的内心撕扯,跟很多人面对亲密关系问题时一样,进退两难,既有着深深的失望,又有着不甘心放弃的无力。

而伴随着深深无力的失望,恰是真正进入一段关系的开始。

其实,每一段深度关系,都会某一个阶段触发我们过去保护机制,我们几乎会采用跟以前一模一样的方式来应对。

直到应对模式失效,我们被抛回过去的伤痛里,才获得了重新来理解自己的机会。


02

在关系中历练:

丢掉盔甲,穿过自己的伤口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关系的“封印”状态时,就进入了关系的第二个阶段——历练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丢掉盔甲,穿过自己的伤口。

看字面意思,都有点触目惊心,但也是关系带给我们最大的获益所在。

对于小雅来说,恰是在关系给到她最深的伤痛之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如此需要这个人,需要这一段关系,这是她过去不会承认的。

过去在关系里,她总是让自己展现出可以随时离开的状态,有不满意时就冷暴力和切断关系,是因为她很害怕依赖,很怕如果表现出对他人的在意,对方就会轻易拿捏或者是离开她。

看到了自己的真实需要和在关系里的不安时,她反而对希望阿杰理解自己的需要变得不那么强烈了。

那个总是要藏在坚强背后的柔软需要,可以自己走出来,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再是只等待着他来主动识别。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穿越关系里的伤痛,是因为他们不接受自己可以需要别人,就好像这是一种脆弱的体现。

而真正的成长,恰恰来自于我们敢于直面自己的需要,而非费尽千辛万苦通过隐藏来保护自己。

小雅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过去我一直把自己的伤口藏起来,很怕别人会碰到它,现在我愿意把自己的伤放在阳光底下,不再掩藏,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我想好好照顾它,我也想邀请阿杰跟我一起来照顾它。”

在关系最痛苦的历炼阶段,也是我们收获成长最多的阶段。我们需要学会在关系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一再压抑、逃避或远离。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小心地试探,一点一点放下多年建立的防御,重新学习新的关系互动方式。

我们需要承认自己不是铜墙铁壁,更不是无所不能,我们也会受伤,也会感到无助,也需要被理解和被爱。

只有当我们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与对方建立深度的连接。


03

破茧重生:

走过关系的千山万水,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经历了封印阶段的失望和历炼阶段的挣扎后,就会进入关系的第三个阶段——破茧重生。这个阶段的标志是:我们终于能够勇敢地做自己,不再被过去的伤痛所束缚。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意识到,关系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人,而在于通过关系看到自己、成长自己,在关系里做出与过去不同的选择。

我们不再总是优先考虑对方的需要,并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对方身上,而是学会独立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当我们看到自己那些隐隐作痛的伤口,就不会再愤怒关系里的另一个人做得不够,而是可以肩负起照顾自己和保护自己的责任。

经历一次在关系中破茧重生的小雅,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需要,也开始表达在关系里的受伤。

与过去不同的是,她意识到受伤不是谁的错,而是她有一个从过去延续至今的挑战。主动表达需要并不是一种委屈,而是她更敢于直接展现完整而又真实的自己,不需要把自己觉得不好的部分隐藏起来。

她愿意告诉阿杰她的感受是什么,她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并且对一些事情有了她的底线和原则,而不再坐以待毙地等着对方做出很多令他生气的事情。

她说,结婚十多年了,现在才真正感觉有了关系。他们都有自己的脆弱和无力,也都愿意为对方做一些努力,这就是真实的关系。

阿雅知道关系仍然还会遇到问题,同时也相信真实可以为关系带来转机。

经过这个艰难的过程,她对关系和自己都有了更多满意,就像从一个曾经在水里害怕会被淹死的人,终于相信自己可以在水中自由伸展自己,也相信水也可以把她带到更远的地方。

破茧重生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深刻的自我接纳。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这种接纳,如此真实,如此踏实,让我们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我们不再害怕受伤,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从伤痛中汲取力量,然后继续前行。

无论是怎样的关系,其实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觉察的机会,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和伤痛,然后一一就接纳这些不被允许的自己。

所以,关系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关系开启一次深度自我探索之旅。先穿过自己的真实,才能遇见关系的真实。

我们常常抱怨关系,为关系而痛苦,是因为忽略了:关系存在的本质,就是为了成长和治愈。

愿我们都能在关系中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伤痛,并在历炼中实现破茧重生。

走过千山万水,我们终将能够勇敢地做自己。


作者简介:罗近月,资深心理咨询师,女性专栏作家,致力于系统解决女性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与自我发展等关联议题,陪伴迷茫中的女性重新活出自己的人生。

已出版《顿悟的女性》《生活需要幸福力》《不迎不拒,向喜而生》等多本女性畅销书籍。微信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从卡点到全息” 深度赋能线下工作坊 | 智慧空间·春季课程

孩子为什么不懂心疼你,从你帮他这种忙开始,就错了

☜♡☞

咨询电话:186-1257-6320 / 138-1124-808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