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称,“美国将史无前例地把全部11艘航母中的5艘部署在西太平洋,向中国展示实力”——来自中国香港和美国媒体的这一报道此前引发关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甚至打出标题称“美国海军很快将在中国的后院部署5艘航母”。美国空前增强在该地区的海军力量,目的是向华盛顿的盟友和对手,特别是北京发出信号:尽管乌克兰和中东正发生冲突,美国仍然着眼于印太地区。外媒的报道有“标题党”嫌疑。但不排除在短期内,有较多美国航母出现在西太地区的情况。
当前朝鲜半岛、台海、南海被认为是地区内最有可能爆发冲突几个关键点。朝鲜半岛方面,近年来朝鲜和美韩等国缺乏沟通,关系明显恶化。双方当前的互动,基本都是以军事威慑为主,美韩时不时要在半岛举行联合军演,朝鲜也时不时地就要射出几枚导弹。在南海方向,菲律宾近来动作频频,不断围绕仁爱礁、黄岩岛发起挑衅,菲律宾依仗着美日等国的支持一意孤行,甚至还试图拉拢南海周边国家一同对抗中国。在台海方向,“台独“分子赖清德赢得选举,本就令人们对台海局势可能升级担忧。
美国航母(资料图)
但美媒说的“5艘航母都部署在中国后院”说法有着不少夸大的成分。首先,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不可能有5艘同时部署。通常情况下,美国海军会维持10到11艘尼米兹级和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使用上需要遵循一个“三三制”原则,也就是:约有三分之一的航母会在全球各地执行作战任务或前沿部署。另外三分之一的航母,处于港口休整或进行短期训练阶段,准备下一阶段的任务部署。而最后三分之一的航母则可能在船厂进行大修或者中期维修保养,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据央视新闻,美国海军发布声明称,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哈里·杜鲁门”号近日在地中海地区埃及塞得港附近作业时与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相撞。美海军在声明中表示,碰撞事故未使航母陷入危急状态,也没有船舱进水或人员受伤的报告。航母的推进装置未受影响,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涉事的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此前被美军方部署至红海海域。近期,也门胡塞武装多次发表声明称对该航母发动袭击。
“贝西克塔斯-M”号商船(资料图)
对于航母而言,被巨型货轮撞上也不是什么光彩事。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称,此前有案可查的类似航母撞船事件,还要追溯到2004年7月22日“肯尼迪”号航母在海湾地区的夜间行动中撞上了一艘小型快艇。美国“动力”网站分析称,通常而言,美国航母应该处于护航舰艇的严密保护中,但出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当时航母正在准备通过苏伊士运河,按照要求必须以单列纵队排队。此外美国海军学会网站也介绍说,不确认事发时护航的“杰森·邓纳姆”号驱逐舰有没有和航母在一起。
从公开的画面来看,撞击发生在航母右侧3号升降机下面。外层钢板都被撕破了,里面的结构都露了出来,护栏也都变形了,船尾侧面还被挤出了裂缝。不过好在航母的核反应堆、飞机和内部舱室都没事。虽然美军说不会影响航行,但是升降机受损可能会拖累舰载机的调度效率。更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美国方面第一时间发布的“训练照片”故意避开了受损的地方。这次看起来挺普通的碰撞事故,其实暴露了美军长期以来存在的那种认为自己可以享有特殊航行权的心态。
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资料图)
目前还不清楚“杜鲁门”号航母的受损情况,如果损伤不大的话,可能会在港口短暂维修就再度出海继续作战部署,等待完成此轮部署后再回到母港大修。但如果评估认为升降机等关键部位存在损伤、影响到航母的整体作战能力的话,它就很可能中断部署。无论它是在就近港口短暂维修还是返回基地大修,美国航母的全球部署计划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近年来美国航母状态普遍不佳,再加上全球部署带来的超强度使用,导致实际可用的航母数量捉襟见肘,甚至在西太平洋多次出现“航母空窗期”。
最近这段时间,法国“戴高乐”号、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与日本“加贺”号准航母组成的联合舰队,在菲律宾海拉开名为“太平洋斯特勒2025”的军演大幕。这是法国海军自冷战初期以来,时隔40年首次将航母打击群部署至亚太地区。美国正将欧洲盟友引入亚太,法国航母的加入与英国、意大利舰队的常态化部署,形成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域外海军集结,意图构建对华包围网。日本则想“暗度陈仓”:“加贺”号准航母搭载F-35B战机,配合美法行动,暴露其突破“专守防卫”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