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舞台近日再次风起云涌,二次上任的总统特朗普启动了一项名为“国家安全重塑”的军事改革计划。这一举措,自1986年《戈德华特-尼克尔斯法案》实施以来,可谓是美军高层最为剧烈的一次改组,如今正在五角大楼内外引发前所未有的震动。



首先,在高层指挥体系方面,特朗普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根据白宫于9月12日正式公布的行政命令,他率先对美军的核心领导层进行了重大调整:

空军上将查尔斯·布朗,这位美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非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被提前解除了职务,这一突然举动打破了该高级职位长期以来的稳定任期传统。

取而代之的是退役中将迈克尔·凯恩,他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曾在2017至2019年间在中东领导反恐行动。凯恩在中情局军事事务处副主任职位上推行的“无人机精确打击”战略,对ISIS高层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损失率高达惊人的78%。

同时,海军也迎来了重大人事变动。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兰切蒂上将的任期意外结束,由代理海军部长詹姆斯·基尔比接任。这一变动不仅标志着美军历史上首位女性军种司令16个月任期的终结,更意味着她所倡导的“分布式海上作战”理念尚未全面落地便面临新的挑战。



其次,在军事司法体系方面,五角大楼正着手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内容包括撤换陆军、海军和空军三大军法署的署长,并任命具备实战背景的检察官接任关键职位。此外,还引入了“前线指挥官司法裁量权”的全新机制,旨在提高战场决策的灵活性和效率。

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此举旨在扭转军事律师在战场上过度干预的现状,确保未来军事法庭在维护作战效能的同时,也能兼顾程序正义。然而,这一改革举措却被《华盛顿邮报》解读为对现行《统一军事司法法典》权威性的潜在挑战。

第三,在文职系统方面,五角大楼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级”裁员。根据9月13日公布的《效率优化方案》,初步计划将裁撤5400个职位,涉及战略规划、气候事务及多样性办公室等多个关键部门。而更为激进的后续计划则是削减高达8%的文职岗位,预计将有约7.6万人受到影响,这一举措预计每年将为国防部节省180亿美元的巨额开支。

当然,在裁员的同时,五角大楼也表现出了对未来军事发展动向的敏锐洞察。此次改革计划特别强调加强网络战、太空军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力量建设,凸显了这些领域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前国防部首席人力资源官约翰逊在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此次裁员的规模远超2013年自动减赤机制下的4.6万人,其影响范围之广可能波及到57个海外基地的日常行政运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的这一系列大动作已经引发了多方的激烈争议和深切担忧。军事专家们普遍担心,高层人事的频繁变动可能会破坏《2022国防战略》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对印太地区正在构建的“一体化威慑”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国会方面对此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弹态度。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已经要求政府问责局对任免程序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并对退役军官接任参联会主席是否违反《国防部改组法》第151条款提出了质疑。

国际社会对此也是高度关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得知消息后紧急约见了美国驻北约大使,以求了解这一改革对北约集体防御承诺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根据兰德公司最新发布的兵棋推演结果,如果这项改革得以全面实施,美军的战略决策周期可能会缩短40%,显示出更高的决策效率。然而,与此同时,跨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效率却可能下降25%,而文职专家的流失也可能会导致装备采购成本上升18%,这些都是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场被媒体戏称为“特朗普风暴”的军事改革,正在将美军推向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和痛苦的转型期。随着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辩论的日益临近,五角大楼的每一次人事变动和政策调整都无疑将牵动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敏感神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