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推动联建联防联治持续走深走实,生态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2月24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去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3.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消息,今年,京津冀将强化大气污染应急联动。
三地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区域“削峰降速”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在京津冀等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北京市牵头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相互支持。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
三地山水相连、地域相接,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相互影响,所以,大气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联防联控联治。“在APEC会议期间,三地首次尝试区域空气质量会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各方以视频会的形式通报京津冀区域的空气质量,并调度三地需要协同处理的工作。”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回忆。
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逐步完善了协同机制,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治污,连续多年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统一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定期开展预报会商,制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了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推动了空气质量同步改善。北京市率先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逐步向山区居民拓展“煤改电”工程。
三地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
去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
11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月24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去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3.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公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蓝天白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4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4年,北京收获了290个优良天,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与2013年相比,2024年北京的优良天数增加了114天,相当于“好天”多了将近4个月,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则由58天减少到2天,降幅达96.6%,为历年最少。
2月20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透露,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分别降至30.5、38.1、37.7微克/立方米。
执法联动,快速解决交界处环境违法问题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建立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抱团合作、寻求共赢,不断推动执法联动走深走实,有效强化了区域交界处污染源的执法监管,成效显著。
2015年,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年度执法联动重点,统一执法联动工作。2019年,京津冀下沉联动执法层级,建立相邻县、区、市间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的所有区都完成了执法联动下沉工作,这意味着,区级的问题可以自行联动解决,能快速解决交界处和共同关注的环境违法问题。
2021年,三地进一步健全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增加了线索移送、宣传曝光以及“吹哨”三项制度,其中“吹哨”制度明确了对于交界处发现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一地发现,即启动“吹哨”制度,另外两地及时“报到”协同开展查处工作,随时开展执法联动。
执法联动的维度越来越广,从固定源执法为主拓展到全要素综合执法。在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初期,执法重点主要围绕高架源、燃煤企业等固定源,以及焚烧秸秆、扬尘等面源展开。2020年5月1日,“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在京津冀同步实施,移动源监管执法正式纳入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三地共同探索京津冀新车抽检协同机制,超标车辆信息实现区域共享,比如,一辆大货车在北京被检查发现超标,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都能通过机动车超标数据平台查询到这辆车的超标信息。以后,这辆车无论行驶在北京、天津还是河北,都会被重点关注。
执法联动机制建立以来,三地执法部门在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重污染应急、快速解决交界处环境违法问题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五支队副支队长朱洪涛举例说,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紧邻河北涿州,这里曾经有一片非法砂石厂,为了逃避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违法人员专门使用了车载式可移动生产设备,在两地流窜作业。那一片地区尘土飞扬,周边村民反应强烈。
之前,两地分别执法,但因其流动性,问题难以根本解决。自从建立了联动机制,北京、河北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协商启动执法联动机制,联合多部门依法对这家砂石厂进行取缔。如今,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已经在原来的场地种上了树,现场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今年京津冀将强化大气污染应急联动
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京津冀还将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挖减排潜力,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环保绩效创A。强化大气污染应急联动,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分析研判,协同应对污染过程,全力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
为进一步改善该区域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将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措施。“以PM2.5污染治理为主线,以减少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为重点,聚焦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减排潜力较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深化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不断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板。”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