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璀璨明珠鼓浪屿
不仅以迷人的海岛风光
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
更因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显得格外耀眼
乐游厦门探秘季
继音乐、建筑、自然、人文主题之旅后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更多详情)
让我们继续“趣”探岛
一起踏上一段特别的旅程
探索鼓浪屿的红色足迹
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01
启新书店旧址
翻阅进步书籍,点燃思想的火花
龙头路53号
1946年3月
中共福建省委闽江工委
派党员黄猷来厦门
恢复城市党的工作
黄猷自筹资金开办启新书店
一方面作为城工部在厦门的活动据点
另一方面经销上海、香港等地出版的进步刊物
并秘密翻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
分寄福建其他城市供党内学习
启新书店对厦门地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
起到重要作用
也为城工部党组织地下工作的开展
奠定了基础
02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
走进历史的深处,聆听革命的回声
虎巷8号
1930年8月至1931年3月
这里曾经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
是福建革命斗争的指挥部
罗明、王海萍同志曾经在此
领导全省的革命斗争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场景还原。拍摄于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
值得一提的是
2021年,虎巷8号被打造为
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
馆内设有“鼓浪屿红色遗址综合展示区”
集中展示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厦门英华中学旧址、启新书店旧址
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旧址
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旧址
英雄园共七处革命遗址的红色记忆
本文中的场景还原画面
均拍摄于虎巷8号
参观信息
开馆时间:
周一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
上午 08:30-12:00
下午 13:30-17:30(17:00停止入馆)
联系电话:
0592-2083723
03
英雄园
缅怀为解放厦门英勇牺牲的烈士
鼓声路1号琴园景区内
1949年10月1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第10兵团第29军、31军
对厦门岛和鼓浪屿发起进攻
指战员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
逆风搏浪,渡海涉滩
浴血奋战两昼夜
17日上午11时许
厦门岛和鼓浪屿宣告解放
王兴芳等1000余名将士
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青山埋忠骨,史册耀丹心
解放后
人民群众将此山(原名旗仔尾山)
称为“英雄山”
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
公元二〇〇〇年
鼓浪屿区人民政府
在山上辟建“英雄园”
让光辉的革命史迹
与秀丽的海岛风光交融在一起
04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址
重温福建革命方向的重要时刻
内厝澳路449号曾家园
1930年2月15日至20日
在鼓浪屿内厝澳路449号曾家园
上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话剧”
成为福建党史中一段有趣的插曲
▲曾家园。建成于1920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双层楼房,是印尼华侨曾坤东的私人住宅。2005年,鼓浪屿危改办在排险过程中发现曾家园建筑材料全面自然老化,将二楼全部拆除,只保留一楼。2013年,重建后恢复两层建筑结构。
这出“话剧”以“婚礼”为主要内容
实际上是以婚礼为掩护
在这里举行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
▲曾家园婚礼实景还原。拍摄于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
此次党代会是福建党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章
确定了全省的政治路线和工作方针
会议通过了政治、组织、军事等十项决议案
这些决议案对指导全省的革命斗争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场景还原。拍摄于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
为期六天的省党代会形式有分有合
在内厝澳的山头、海边
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坐在一起
像是游人在欣赏海上风光
依靠这种难以察觉的方式
代表们共同完成了此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05
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旧址
回顾地下斗争的艰辛与辉煌
内厝澳路197号
1946年春,中共福建省委
(1947年初,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委;
1947年9月,改为中共闽浙赣省委)
所属的闽江工作委员会(城市工作部的前身)
先后派党员黄猷、王毅林
到厦门开展建党工作
他们在厦门发展了一批党员
建立厦门党小组,开辟了多个革命据点
▲内厝澳路197号。城工部厦门市委机关旧址建于1933年,是一座有院墙和小院落的二层洋楼建筑。
1948年5月
根据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指示
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
在鼓浪屿内厝澳路229号2楼成立
内厝澳路197号成为市委机关所在地
▲内厝澳路197号。
06
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旧址
探索隐蔽战线的神秘与伟大
泉州路54号
1932年至1934年
位于鼓浪屿泉州路54号的神州医院
是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所在地
神州医院由台湾医生李应章开设
1932年2月
他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应章利用神州医院医生身份
掩护来往的革命同志
为游击区伤病员治病
并营救进步学生
1949年
作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代表
李应章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07
厦门英华中学旧址
见证青春与热血的奉献
安海路14号
1938年5月10日
侵华日军进入厦门市区前夕
在中共厦门工委的领导下
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慰劳工作团
厦门文化界救亡协会
厦门诗歌会,厦门儿童救亡剧团
和鼓浪屿青年抗敌服务团等团体
在英华中学集会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
喊出“发动群众,武装包围闽西南”的口号
▲厦门英华中学旧址,位于安海路14号,现为厦门第二中学。
解放战争时期
英华中学再次成为革命浪潮的中心
中共厦门工委(闽中)
中共厦门市工委(闽西南)
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等党组织
在此开展革命活动
大量学生成长为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
08
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与智慧
福州路127号
1930年6月至1931年5月
福州路127号曾是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
军委书记蔡协民和秘书曾志
在这里指导开展
厦门和福建全省各地的
武装斗争和军事建设
该建筑建于1930年
为5层楼的砖混结构的洋楼建筑
蔡协民和曾志以夫妻名义
租下该建筑的第二层
一间可以相通的一厅两房
且站在房间晾台上
可远眺蔚蓝海面和鹭江道
这里看似只有前门一条狭窄的小巷
但其实暗藏一个后门
遇到紧急情况
可以随时从后门跑到另外一条街道
非常有利于撤退
是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
指挥全省武装斗争
和军事建设的机要之地
在独具厦门特色的研学之旅中
探寻深藏于厦门的历史记忆
乐游厦门探秘季
A萌君还将为你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请持续关注厦门文旅融媒体
来源: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