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红绿灯政府垮了。
德国联邦选举委员公布大选的初步计票结果,与选前民调排名大差不差。
联盟党得票率28.6%,排第一;排名第二的选择党得票率20.8%;列居第三、第四的,分别是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和执政党之一的绿党,两者得票率加起来,还不够联盟党的票数多。
当去年年底无法通过信任投票时,朔尔茨对大选结果早有心理准备,即使近几个月绞尽脑汁,向德国百姓许下各种承诺,始终底子太差,画的饼再大,也掩饰不了执政以来的民生颓势。
至此,朔尔茨政府正式进入倒计时。
如无意外,联盟党候选人默茨将被提名德国新任总理,不过由于得票率不过半,达不到独自组阁条件,联盟党需要与其他政党组团共同执政。
对主流政党而言,好消息是默茨已公开拒绝与选择党合作,直接截停下任政府“向右转”的倾向,毕竟选举前夕,联盟党突然整了一出加速右倾,支持选择党收紧移民政策的提案,挺吓人的。
坏消息是,选择党的得票率也来到20%以上,并成为德国最大反对党,哪怕德国政坛一脉相传设有“防火墙”,可架不住选择党在民间威望大增,要是继续保持涨势,下一届大选就会很精彩。
选择党的表现如此亮眼,被称为“人间清醒”的魏德尔功不可没。
首先是她的无敌履历:拜罗伊特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盛法兰克福分部分析师,入党不到两年跻身高层,并在2017年带领选择党,破天荒进入议会,2022年担任选择党联合主席,成为该党成立12年来首位总理候选人。
要说魏德尔团队有什么致胜法宝,其中一个是精准抓住社会痛点。
当默克尔打开国门接收百万难民时,这位在北京朝阳区喝过豆汁的投行精英,突然发现“反移民”才是财富密码;
《图片报》爆料魏德尔仍与中国智库保持联系,这番务实做派让柏林外交圈抓狂,不管政客们怎么想,在政治正确与廉价锂电池之间,德国车企用实际行动投了票;
反对“LGBTQ+”势头的群体,与支持选择党的群体高度重叠,一名选择党铁杆在接受采访时怒吼,宁愿要一个会做饭的妻子,也不要绿党的变性人配额。
由此可见,选择党崛起堪称算法时代的政治标本,但其做大做强的X因素,还不是意识形态,而是超市鸡蛋价格牌,47%的涨幅比任何政治宣言都刺眼。
德国百姓发现,自白左当权后,生活质量是一天不如一天,这时候,他们无比怀念默克尔。
默克尔在位16年,德国甩掉欧洲病夫绰号,人均GDP增长率达到18.3%,位居七大工业国之首,尤其2010年往后十年间,德国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失业率屡创新低,被誉为德国“黄金十年”。
默大妈最为人称道的,是在欧债危机中力挽狂澜,一边援助欧洲各国,一边带动他们收紧银根,实施改革,最终欧元区经济逐渐恢复,挺过至暗时刻。
可以说,正是有默克尔作为定海神针,欧盟才能在风雨飘摇中稳定下来。
倒不能说朔尔茨昏厥,其实这位邻家大叔执政时期算勤勉了。
无奈红绿灯联盟太闹腾,一个各种拆台,一个专门唱反调,例如朔尔茨想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时,绿党外长就跑到中国上演行为艺术,在台海问题上表演杂技。
一个分裂的联盟,带来的结果是国力全面衰退,2023和2024年的GDP呈负增长,汽车支柱产业岌岌可危,世界竞争力指数从2014年的第6掉到第22。
更糟糕一点,默克尔留下来的政治资产被败得一干二净,欧洲双雄自此剩马克龙苦苦支撑,最后被美国趁虚而入。
显然,魏德尔上位,是顺应民意的水到渠成的事,谁都清楚她对帮助乌克兰毫无兴趣,并且主张大幅收紧移民政策、推动德国恢复工业,抛开负面因素不讲,与《我的奋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碰巧这个时候,选择党得到一股神秘外力相助,效果自是事半功倍。
美国向来实行的是长线渗透政策,通过控制欧洲舆论风潮牵引欧盟动向,欧盟对此心照不宣,反正从不奢望有啥主导权,能维持基本的体面就算。
可特朗普上任以后,一切都不同了。
欧盟原以为,万斯是白宫派过来安抚他们的,特朗普没与欧洲打招呼,单独与普京通话商量停战,怎么着也要给盟友们一个交代吧?
没想到美国的回应是,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各国首领来了顿爹味十足的指责,一时批评他们无能,控制不了移民问题,一时炮轰欧洲的官僚主义,导致民不聊生,同时对马斯克“干涉”欧洲政治的行为一番辩解,称 欧洲压制言论自由,背离基本价值观。
一通输出下来,现场一度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在自己的主场遭受羞辱,欧洲的体面被万斯踩成稀碎,慕安会主席在总结发言时直接崩溃,失声痛哭。然而光哭是没有用的,教育完欧盟,万斯没理会朔尔茨的会面邀请,跑去和魏德尔私下面谈了30分钟。
选择党声势得以再次飙升,看来冲破“防火墙”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欧盟的怨言,特朗普没有给他们找补回来的意思,反而夸奖万斯的演讲非常精彩,小马哥心领神会,随后在推特转发万斯的演讲视频,配上文字“让欧洲再次伟大!”
特朗普集团的举动看着莽撞,细品深思熟虑,三下五除二,就把美国政府在俄乌事件上的责任摘得一干二净,顺手把锅推给“昏庸”的民主党政权和欧盟各国。
言下之意,当前欧洲主流党派难堪大用,唯有右翼政党值得老百姓期待。
对欧洲各右翼政党领导人来说,特朗普的大礼包太厚重了,万斯演讲次日,以右翼成员为主的欧洲第三大党团,在马德里举行政党领导人峰会,口号就是“让欧洲再次伟大”。
在反建制浪潮席卷下,欧洲传统政治局面正遭遇巨大冲击,欧盟总算明白,美国的野心不仅仅是乌克兰,而是要对欧洲势力来个大洗牌,奔他们来了。
万斯的言论,不无替特朗普测试欧洲服从性的意味。
欧洲当然不服,在马克龙牵头下齐聚巴黎进行紧急会议,结果不出所料,欧盟不愧史上最松散联盟,会议开了大半天,最后什么也没落实。
大家都想静观其变,看美国下一步动作再说。
美俄都谈完一轮,就等斯基签城下之约了,欧盟除了口头抗议几句,聚一起开个茶话会,再无大动作,或许是对懂王依然抱有一丝期望,希望他回心转意,找欧洲谈判。
看得出来,欧盟觉得自己仍在餐桌上。
特朗普之所以与欧盟翻脸,不是要舍弃欧洲各国,再怎么搞战略收缩,欧洲大盘总是要的,不过只对民主党服从的欧洲,他要不起。
经过多年运营,欧洲早就成为民主党的天下,与其被动接受大批二五仔,四年任期一过便面临反噬,白做人情,干脆推倒重来。
特朗普拉拢普京,扶起欧尔班、魏德尔、梅洛尼等右翼精英,鼓动欧洲右翼思潮,就是想重塑专属他的欧洲新势力。
一旦极右翼大规模上位,欧洲必定跟着集体右转,到时欧盟自然分崩离析,就算最终走向未能如他所愿,起码民主党在欧洲的铁桶江山也被搞垮大半。
现在欧盟高层里地位最尴尬的,莫过于冯德莱恩。
上任以来冯德莱恩表现如何有目共睹,无下限支援乌克兰、为站队美国主动与中国切割,还有被老大哥法案制裁打左脸的时候,主动把右脸贴上去,妥妥的美方卧底。
可因为跟错老板,特朗普上台后,冯德莱恩瞬间由拖欧盟后退,变成欧洲真大腿,无论是维护民主党的利益,还是表面的那一点欧洲尊严,她都必须肩负起抗美大旗。
各欧盟领导人对此乐见其成,真发生了什么让冯德莱恩顶雷就好。
自从默克尔急流勇退以后,欧盟各国操作挺掉份的,每次跟着美国搞制裁,坑害得都是自己人;跟着下俄乌浑水,结果国库掏空后,桃子还被美国摘了。
全归咎冯德莱恩的话,有点不厚道,她顶多是民主党的传声筒,真正拍板的是马克龙和朔尔茨。
哥俩忘了默克尔的告诫,保持中立才能让欧洲得到最大利益,美国想对欧洲施行大陆均势,他们大可以此对美国反牵制。
要是操作好了,欧盟完全成为中美俄争相拉拢的目标,什么都不用做,就可吃尽各家茶礼,然而因为贸然站队民主党,导致如今多头挨揍的局面。
于是,全世界都能从欧洲身上占便宜,只有欧盟和乌克兰受伤的世界,真的达成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