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介绍,近年来,中大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2023年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2024年获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批复,并围绕能源化工、深地深蓝、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华南生物安全实验室等若干重大创新平台。

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朱孔军透露了一个数据——“十四五”以来,中大年度科技合作企业达1150家,年均增长12%。2024年,中大成立香港高等研究院,成为内地高校在港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开启内地高校跨境办学、协同科研新模式。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

“中大持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朱孔军表示,学校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十四五”以来,涌现了人工智能企业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华为“天才少年”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此外,推行研究型教师聘任改革,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多措并举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大现有专任教师3887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比约15%。

“接下来,学校将面向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超前布局学科专业,推动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紧缺专业建设,打造高峰学科。”朱孔军表示,中大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需求,加强与光明、南沙、松山湖三大科学城和珠西科学城对接,推进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科研成果率先在广东落地。

此外,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为牵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和国际化学习,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和强基计划,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人才引育的良好环境。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广东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