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开学以来,全国至少有湖北医药学院、滁州学院、成都医学院等16所高校再次对“升大申博”目标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地方高校发展路径的广泛争议。

成都医学院表示,“升大”,意味着学校等级迎来质的飞跃;博士点“零”的突破,也意味着办学实力走上一个新台阶。

肇庆学院专门成立“改大申博”工作专班,“改大申博品质提升工程”被写进了学校工作报告,彰显其坚定决心。

滁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表态,提出愿意成为滁州学院的“后勤部长,全力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为早日实现“更大申博”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医药学院锚定更名湖北医药大学的目标,期望通过“更名”与“申博”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协同发展。

湖南城市学院作为近些年新晋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也积极提出合力开启“升大申博”新篇章。



虽然各个高校对“升大申博”的表述有所各异,但大家的目标却高度一致:即学校名称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面对地方高校“升大申博”这一现象,人们不禁发问:这究竟是教育升级的契机,还是可能沦为面子工程?

我认为,对此问题需秉持辩证的视角进行分析。

从积极方面来看,地方高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对于学校来说确实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意义远大于学校从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到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

从“学院”到“大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于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提升。

因为“学院”更名“大学”有着极为严苛的条件要求,本身所需条件特别高,在努力达成这些条件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学校综合实力进行全面提升的绝佳途径。



当一所地方高校成功实现从学院到大学的更名时,往往意味着该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成为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的关键节点。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提出“升大申博”对于学校的发展必然有促进作用,当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朝着这一目标奋进时,教育升级的愿景也将逐步实现。

例如,湖北医药学院、肇庆学院等高校通过“升大申博”的推进,实现了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多赢局面,有效夯实了学校发展基础,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然而,在看到“升大申博”可能带来教育升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要警惕面子工程的出现。

平心而论,我认为当前除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少部分行业特色高校之外,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应该立足本地,发挥自身优势,朝着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盲目追求综合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如果为了“升大申博”而刻意创造条件以满足相关标准,很可能会削弱学校原有的发展根基,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毕竟,高校的核心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若将过多精力投入到“升大申博”上,必然会分散资源和精力,难免会分身乏术,甚至可能导致“重名轻实”的不良倾向。

因此,“升大申博”并非适用于所有地方高校的通用发展路径,地方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地方发展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考量后,再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对于地方高校“升大申博”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