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T极大地拉低了体验人体工学的门槛,把价格打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目标用户群体规模也因此而十倍、百倍地增长。



作者 | 王叁

编辑 | 杜仲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观潮新消费》系列选题之

《爆品透视》

消费市场的每一次浪潮,都由爆品掀起。它们或是切中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或是用颠覆性创新重构行业逻辑,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撕开一道豁口。爆品背后交织着精准的用户洞察、极致的供应链打磨与破圈传播的合力。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推出系列选题《爆品透视》,将聚焦消费赛道最鲜活的商业样本,解码现象级产品的生长基因:为何某些品牌能在三个月内实现从0到亿级GMV跃迁?为何传统品类中总能杀出重做一遍的颠覆者?当流量红利消退,爆品逻辑是否依然成立?

由此,为从业者提供可复用的战术地图,为消费者讲述产品背后的商业美学,为行业沉淀穿越周期的爆品方法论。

疼痛感是冲动消费的核心推动力,尤其是在疼痛影响工作(收入)的时候。被封印在工位上的办公室久坐族,从颈椎到腰椎都挂满了生活的重担,脆皮打工人遇上消费供给花样百出的年代,就接连催生出月销过亿的“大单品”。

年轻人的养生魂觉醒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升级为“防患未然”,健康消费市场的风向也在向“防未病”升级。而另一个明显的趋势则是,搭上健康快车的消费品类可以吸引更多的尝鲜人群,有用没用试试再说,为健康交的智商税,只要无害就是有效支出。

更何况,如同一个称职的助理般时刻扶起你疲惫的腰部,重新支撑起你那被生活压弯的脊梁,时刻提醒你保持正确的坐姿,延长工作寿命,这样一款产品在直播间下单只要168元,哪里贵了?

于是,一家成立不到4年的企业,在2024年横扫各大抖音直播间,打爆了一款月销破亿的单品,抢占了护腰坐垫整条细分赛道。

当“5000篇种草笔记+2000条KOL问答+搞定头部带货主播=一个新品牌”的公式不再奏效,那就在等号的前面狠狠加码。


直播老炮儿,带货顶流

2024年,距离罗永浩淡出交个朋友管理层、退出微博及社交平台、全心投入AR创业已经过去了2年,细红线软件团队暂停了AR工作,转向开发AI应用开发,罗永浩也逐渐回归老本行——脱口秀。直播间和微博,都是他的舒适区。

罗老师太舒适了,他坐在桌上的影像资料开始在社交平台发酵,一同出圈的还有他臀下的坐垫。


图片来源:抖音

这款坐垫的全名是BKT人体工学护腰坐姿椅,是一款可以让任何椅子变成人体工学椅的配件,只需168元就能获得千元级人体工学椅的高端体验,春晚的魔术表演没请BKT真是春晚的损失。

当然,一个开辟了细分赛道的大单品不可能只有这点绝活。与其说是人体工学椅平替,不如说是坐姿不正人群的“穷人版外骨骼”。

只要坐进这款“护腰坐姿椅”,就能随时随地保持正确坐姿,保护腰椎、缓解腰痛、预防腰突,为打工人脆弱的腰部与久坐病的诱发因素之间加了一层结界。

而在产品功能介绍中,除了保护腰部的核心功能外,这款坐垫的产品力还体现在场景的延伸上,适用于居家、办公、上课、开车、露营、钓鱼、差旅等场景。简直是环游世界的标配,随时随地席地而坐的“魔毯”。

这些话术,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间里7×24×356地循环着,主播可以休息,但话术不会。如果你的抖音账号被算法捕获,你会发现熟悉的明星与带货专家都在使用这款坐垫,这是营销策略与技术发展完美匹配的生动案例。

在抖音上,BKT一共拥有8个店铺账号和6个店铺授权号,这些账号有日播直播间和24小时直播间,保证每个时段都有直播。同时,BKT的“朋友圈”非常强大,与东方甄选、交个朋友、与辉同行等头部直播间均有合作,BKT直播页面的小窗口也会循环播放明星、KOL、KOC们推荐BKT护腰坐垫的短视频。

密集的流量轰炸,炸出你的好奇心。一旦你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只需要一次搜索(甚至不需要打字就能自动搜索),其余的事交给算法就好。BKT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巧妙”地出现,在你手机里的任何一款第三方应用里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直到某一天,你在工位上感受到腰部的一丝痛感,那是168离你而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者说,168换了一种形式陪伴你。

相比于千元以下不能买、万元一把不算贵的人体工学椅,BKT的“T”是穷替的“替”,它极大地拉低了体验人体工学的门槛,把价格打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目标用户群体规模也因此而十倍、百倍地增长。

据蝉妈妈数据,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BKT的每日销售额普遍介于10万元至25万元;此后将近一年,日销售额慢慢走上数十万元的台阶;2024年4月,BKT开始爆发,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大关,随后一路猛涨。2024年6-8月,BKT的月销售额连续破亿。

2024年7月的抖音商品榜上,BKT护腰坐垫首次登上第一的位置,销售额超过1亿元。实际上,该榜单上排在第九的也是BKT护腰坐垫,销售额为5000万元-7500万元,这是BKT同一款产品的不同产品链接,因为BKT在售仅有护腰坐垫、护颈脖套两款单品。由此推测,该月BKT护腰坐垫的实际月销售额至少达到1.5亿元。


图片来源:蝉妈妈

作为对比,按摩仪市场头部品牌倍轻松,2024年Q3的单季度营收为2.33亿元。

2024年7月中旬,消费创投智库沥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BKT占据护腰坐垫整体市场份额的39.4%,在TOP10品牌中则高达85.9%。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一年间,BKT销售额同比增长153.8%至将近4亿元。


图片来源:沥金

2025年1月,BKT官宣“年销25亿”,2025年将冲刺百亿目标。


一个护腰神话从抖音拔地而起。


人体工学,营销神话

“包裹性、支撑性好,久用不塌,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部压力。”一位BKT用户对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表示。

从原理上看,护腰坐垫是人体工学设计,能支撑腰部、背部、臀部,改善坐姿。

久坐是腰部病症的关键诱因,因为人类并不是适合久坐的物种。从进化角度来看,直立行走的另一重含义是挺直腰板做人,处于人体中轴位置的脊柱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支撑躯干、主导运动、梳理神经、保护内脏。

物竞天择的自然环境中,奥林匹克格言精准地总结了人类进化的方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力量更强,但自然环境无法预料如今对于人类真正的威胁竟然是久坐,而且一坐就是8个小时。


正确坐姿应保持3个90°原则,双脚掌贴合地面,大腿和小腿之间、大腿和腰椎之间、上臂和前臂之间保持90°,脊柱呈S形曲度。但这种坐姿难以保持,因为腰背腹部的肌群要始终处于发力状态,人在集中精力工作时会下意识地放松肌肉,就出现了不正确的坐姿。

即使能长时间保持正确坐姿,若长时间(4h)不活动,也可能导致臀部血液循环不良,肌肉压力负荷增大,使人感到疲劳。

热爱养生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寻找腰酸背痛的解决方案,并因此带动了不同的细分产业。比如,提醒并记录活动情况的可穿戴设备、童年噩梦背背佳、按摩牵引针灸三件套、笔记本支架、可升降电脑桌、人体工学椅……

如今,风口转向了护腰坐垫。

BKT品牌来自广州画船听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画船听雨”)。公开信息显示,画船听雨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资本200万,法人和实控人均为蔡琪。一份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画船听雨缴纳社保人员数量仅有24人。

BKT官方旗舰店显示,目前,该品牌在售产品包括护腰坐垫和护颈脖套等两大种类,其中,护腰坐垫是主力产品,定价为一个168元、两个298元。据飞瓜数据《2024年6月短视频及直播电商月报》,BKT品牌98.41%的销售额来自护腰坐垫,而1.59%来自护颈脖套。

结合前文提到的BKT销售额及市场份额占比数据,BKT在护腰坐垫赛道上可谓“一家独大”。但实际上,BKT既不是护腰坐垫赛道上的唯一一家企业,也不是最早布局的企业。

早在2021年,MTG的花瓣坐垫就曾依托李佳琦直播间出圈;如今以“护腰坐垫”为关键词在各大电商平台进行搜索,与BKT类似的商品也不在少数,平替也有了平替。


图片来源:微博

BKT以“赛道开拓者”“护腰坐垫龙头”的身份出圈,离不开其对抖音的孤注一掷与抖音对电商的大力扶持。

直播带货的种草力度无需多言,流量轰炸的拔草效果也被BKT日益增长的销售额所验证,明星、KOL、自播间的循环轰炸配合无孔不入的算法,帮助BKT迅速跻身细分赛道头部位置,这在消费者自认为已对流量轰炸免疫的时代充满了反讽色彩。


健康赛道,击鼓传花

如果一定要找到BKT在营销层面之外的出圈密码,或许还要回到产品本身。

与护腰坐垫初代大单品“花瓣坐垫”对比,BKT在设计层面下了功夫。在腰靠与坐垫一体化设计之外,BKT坐垫对于背、腰、臀的支撑面积更大,还推出了标准款、加大款、儿童款等多种尺寸,覆盖更大的消费群体。

蝉妈妈数据显示,BKT的受众群体有六成为女性,顾客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以江苏、浙江、山东省居多,24-40岁为主要客户群体。年轻女性在日常工作、孕期、哺乳期的腰部压力带来消费需求,BKT针对不同的审美偏好、体形特征、社交习惯和消费需求进行了精准匹配。

价格设计也是BKT的优势之一。MTG花瓣坐垫售价普遍在400元以上,豪华款价格超过千元,BKT的优势不仅在于168元的“低价”,还体现在“统一定价”上。无论是自播店还是达人带货,BKT单品售价保持一致,且没有任何赠品,避免了主播之间的“砍价竞争”,消费者也不需要比价,早买早享受,晚买也没折扣。

于是,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个看到广告的瞬间,在任何一个可以买到的平台下单,提高了BKT投流的“性价比”。

泼天的流量固然是BKT的出圈秘诀,产品力是撬动营销杠杆的支点,但护腰坐垫出圈的关键砝码是需求的爆发。

是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有效方案缺失之间的矛盾。

20岁的年纪,50岁的颈椎,60岁的腰。事业还没突出,颈椎和腰椎先突出了。打工人脆弱的脊梁骨上挂满了细分市场,艰难地承托着消费复苏的希望。

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坐着的时间比躺着的时间长,久坐已成为办公新常态。《中国职场久坐行为白皮书》显示,有46%的被调查者每天有超过10小时的坐姿时间,58.6%的上班族一次性坐超过1个小时,其中39.3%超过90分钟;48%的人认为自己可能患上了久坐病;74%的人相信久坐会极大伤害健康,导致折寿;超过77.6%的人认为上班让自己处于久坐疲劳和亚健康状态,41.7%的人认为已经影响到工作。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出院人次合计将近279万人,次均医药费少则9000余元,多则超过1.2万元。据卫健委数据统计,中国的腰椎病患者已超过2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5-39岁之间的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3.93%,居于各年龄段的首位。

在大部分发病人群看来,久坐的威胁像温水煮青蛙,在意识到问题时已经很难挽回。而2020年的时间节点,对应着第一波居家办公的高峰期,证明了久坐病的突然性。

老年病的年轻化,即使年轻的身板也扛不住,从坐骨神经一路麻到脚趾,颈椎的疼痛直接戳刺大脑,严重影响KPI。

复杂的诱因、难以自控的坐姿、疼痛的突然性,带来了旺盛的消费需求。

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人体工学办公椅市场规模达到588.55亿元,中国人体工学办公椅市场规模达到182.92亿元。预计到2028年全球人体工学办公椅市场规模将达到755.45亿元。

BKT在宣传话术上竭力避开护腰坐垫的说法,强化“年轻人第一把人体工学椅”的身份,就是要承接人体工学椅建立消费认知后,人体工学护腰赛道未被满足的平价需求,打通了人体工学椅无法走入的性价比路线。


(来源:BKT旗舰店)

此外,BKT也在用“场景延伸”的叙事体系进行护腰赛道的规模拓展。不过,从实际体验看,“场景适用性不如广告中说的那么广泛,仅适用于较硬挺的地面、椅子、沙发等,在柔软的布艺沙发中依然会面临整体下陷的问题。”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健康产业就会迎来爆发。虽然跑步机总会成为晾衣架,智能手表沦为计步器,但健康消费需求从未变质。筋膜枪、按摩仪、人体工学椅、护腰坐垫……下一个网红单品还会出现。

而在下一个护腰神器出现之前,BKT的红利还能持续,尽管BKT也有了68元的平替,但产品性能与售价没有较大差距的同类产品,最终只能在无穷的对比中成为衬托。


结语

那么,BKT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

在前文提到的那位用户看来,“至少用比不用强”。对于有护腰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不能对任何产品形成过度依赖,不管使用护腰坐垫还是人体工学椅,保持健康的关键只有一个——不要久坐。

“智商税”标签的来源之一无疑是过高的期待,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实现腰痛的一劳永逸。

在社交平台上,效果不佳、虚假宣传、脱胶变形、不贴合脊柱、支撑力不足等吐槽声屡见不鲜,也有部分用户出现了“用完更累”的情况。

当持续的腰痛无法缓解,我最终还是退掉了那款坐垫,回到了医院就医,而那些广告也回到了我的APP里。当某一次无法关闭的广告页面因为晃动自动跳转到直播间去,我发现自己没有恨过那款坐垫,我只恨我的手机。

| |

||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