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又一位因车祸逝世的专家,实在令人可悲可惜可叹!

2025年2月22日,中国肢残人协会脊柱裂专门委员会发布讣告,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修波突遇交通意外,于2月20日上午10时经抢救无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去世,享年62岁。


修波教授

修波主任是国内知名脊髓神经外科专家,逝世前为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创始人,原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脊髓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曾创建我国第一个神经管畸形诊治中心,是国际显微手术治疗脊神经管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例数第一人。

修波教授曾荣获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11部。

公开资料显示,修波教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师从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段国升教授;199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修波教授在脊髓神经外科方面深有造诣。几十年来,他为提高我国专科医生脊柱裂诊治水平、普及脊柱裂知识,做出了突出贡献,临床接诊脊柱裂患者上万例,显微手术治疗达数千例。

修波教授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并在国内八十多家大学附属医院、大型三甲医院及众多市区县医院指导推广神经管畸形矫治手术技术,在国内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早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曾以“千里救弃婴”为题,介绍了修波教授奔行千里救弃婴的感人爱心和高超医术。

此前,一名身患严重肿瘤、生命垂危的遗弃婴儿在山西某妇幼保健院门前被发现。由于当地的救治能力不足,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关注弃婴问题时,主动与妇幼保健院取得联系,希望在北京为婴儿找到医疗机构并进行手术。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修波教授立即表达了他愿意为这个孩子免费进行手术的决定。他亲自赴山西看望了这个女婴,并迅速给出了详细的诊断。最后,他花了三个小时成功地为女婴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

修波教授的事迹并非孤例,他的医患故事还有很多。

2017年新华社曾报道过:修波教授在面对患者时,总是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他从不过分夸大治疗效果,总是会把手术的各种情况和可能性向患者清楚地交代。

报道还提到,“他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手术,每次手术至少需要三小时。尽管工作量巨大,但在2016年,修波教授还积极参与脊柱裂专委会的工作,多次应邀到国内脊柱裂高发地区进行免费义诊,所有的交通和住宿费用都是他自己承担。”

2016年11月,修波教授在山西进行义诊时,遇到了一名病情严重的儿童,他患有大小便失禁的病症,急需手术。

春节后,由于该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赴京治疗,医院邀请修波教授进行手术。当修波教授得知这个孩子是被遗弃的,而且养父母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他立即决定为这个孩子进行免费的手术。

另外,自从中国肢协脊柱裂专委会成立以来,修波教授一直在为脊柱裂群体发声,呼吁全社会更广泛地关注先天性脊柱裂的发病率、预防和诊治。

“中国肢残人协会脊柱裂专门委员会”官微表示,修波教授曾先后参加专委会的公益义诊不下十余次,且每次都是完全自费往返交通和食宿,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好评。

也正是由于脊髓外科先进经验和医学人文关怀,修波教授多年来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等荣誉。

他的不幸离世,是我国脊髓神经外科领域的重大损失。

不久前

也有权威专家死于车祸

就在4个月之前,也就是2024年11月28日,海宁市人民医院发布讣告:该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磊同志因伤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8日9时31分在海宁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45岁,刘磊医生离世时也是正值大好年华!


据逝者母亲讲述,事发当晚,刘磊把车停好后过马路回家,差三四步路走到斑马线中间的绿化带处,此时红绿灯为黄灯持续闪烁,一辆车下坡经过此处,车主看手机未注意,导致车辆左侧挂到刘磊腰部,将其撞倒,头部着地,撞在绿化带三角形的墩子上,当场受伤昏迷。


事发路段

作为一名科主任,45岁正是充当中流砥柱、肩负重任,正是发光发热的年龄,壮年而逝,令业内难以接受。我们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今像一颗流星一样耀眼而去,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堵得慌。

刘磊主任,身在浙江卫生系统,我们并不陌生,甚至还很熟悉。他是海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创始人,成就非凡,有目共睹!

他对胸外科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资料显示,刘磊主任在海宁市率先开展肺部结节及纵隔肿瘤的微创治疗,救治了无数患者,守护了一方群众的生命健康。

今年8月,“海宁发布”公众号曾发文介绍刘磊。其中写道,每年,海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要完成手术近400台,微创率达90%以上。其中刘磊就承担了300多台手术,其临床经验在嘉兴县市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

海宁市人民医院的胸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凝聚了刘磊主任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他对专业执着精进,对患者全情投入,他的心中充满着“白衣天使”的情怀,先后获得海宁市医务新秀、海宁市卫健系统优秀党员、海宁市卫健系统优秀医务工作者、海宁市 “最美卫健人”、海宁市第六届“潮乡好医生”、海宁市卫健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纵观刘磊主任这短暂又辉煌的一生,眼泪总要止不住流下来,他出生于江西,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进入海宁市人民医院,先后在普外科、胸外科工作,后又在上海肿瘤医院及瑞金医院进修。

2015年12月,他担任海宁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2018年4月,他担任海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8月起担任海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

刘磊主任去世后,不少他曾经诊治过的患者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悼念缅怀:“好的医生大多没架子,对人亲和,他的去世对病人是一大损失。”“还跟刘主任约好一月份复查,那么好的人,一路走好。”

就在11月30日,刘磊主任的遗体告别仪式定在海宁市殡仪馆铭德厅举行,一名他曾经的患者表示:“我妈妈的手术就是刘主任做的,他温文尔雅、医术高超,是个好医生,有才有情有品,医人医心医生,说的就是他,我们也是惊闻刘主任突然去世,45周岁,正是大好年华,除了悲痛惋惜,我们说不出一句话来……

除了悲痛还是悲痛,刘磊主任的逝世是海宁市人民医院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海宁医疗界的巨大损失,斯人难留,哀声戚戚,一路走好呀!

权威医生死于车祸

可悲可叹

生命消逝于车轮下的时刻,总带着荒诞的刺痛感。当手术刀无法对抗钢铁洪流,当显微镜下纤毫毕现的血管在剧烈撞击中爆裂,哪怕是救人无数的白衣天使仍然无法幸免于难。

白大褂下的血肉之躯,在无影灯下持续燃烧着生命能量;那些精准切开病灶的手,在凌晨三点的归途中或许正微微颤抖;那些被精密仪器校准的双眼,在驶过第七个红灯时可能泛起血丝......

或许我们总是在讴歌医生的神圣使命,却选择性遗忘他们也是需要睡眠、需要停顿、需要被保护的凡人。当社会把"白衣天使"的冠冕化作道德枷锁,是否也在无形中纵容着对医者生命权的漠视?

急诊室的绿色通道永远为患者敞开,可谁来为医生的回家路亮起绿灯?那些在手术台前连续站立18小时的身影,那些刚完成器官移植就驱车奔赴学术会议的专家,他们的疲惫早已超越生理极限。医院走廊里此起彼伏的监护仪警报,是否也该为医者自身的生命体征鸣响?

更令人心颤的是,当这些医学精英陨落,他们毕生积累的临床智慧、多年的奋斗拼搏、苦熬出头的机会多么珍贵。最后竟然以车祸的形式离开,实在令人可悲可叹!这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医疗行业和公众的损失。

或许我们该在手术室门口悬挂的不只是消毒规范,还要有"强制休息令";医学院的最后一课不该止于希波克拉底誓言,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系好生命的安全带。当整个社会学会把医生当作有温度的人而非医疗机器来呵护,或许才能打破这个染血的循环。

此刻最痛彻的提醒,是让我们记住:能拯救生命的双手,同样需要被拯救。

这个视频破30万啦,你还不看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