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局势持续升温,赖清德上台后强硬的“台独”立场让两岸关系如履薄冰,而台当局砸下5863亿新台币的国防预算,试图用军事力量撑起底气。
可就在这表面强大的背后,一位台湾军事专家却抛出了惊人论断:大陆的力量早已渗透岛内,甚至无需动武,就能让台湾的武装力量瞬间瘫痪!
这一切,究竟是偶然的漏洞,还是早已布局的棋局?
近年来台海局势的紧张态势
近些年来,台湾海峡的风云变幻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自从赖清德站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后,局势更是紧绷得像一根随时会断的弦。
赖清德上台后,台湾的“台独”立场变得愈发强硬,他多次公开演讲中提到要“捍卫主权”,甚至在2023年的一次国际场合中,直言不讳地表示“两岸互不隶属”。
台海两岸的紧张氛围随之升温,尤其是美国等外部势力的介入,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2022年底,美国通过了一项对台湾的军事援助法案,金额高达20亿美元,这让大陆方面迅速做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当即表示“绝不坐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赖清德上台后的种种举措,让两岸关系跌入了一个新的低谷。
他推动的“去中国化”政策,比如在教育领域减少传统文化内容、在经济上试图减少对大陆的依赖,都让两岸民众的情绪更加对立。
2023年春节前夕,大陆暂停了对台湾的部分农产品进口,比如凤梨和释迦,这直接导致台湾南部农民走上街头抗议,场面一度混乱。
与此同时,台当局却没有停下脚步,反而频频加大军费投入,试图通过军事力量来给自己壮胆。
2023年3月,赖清德亲自视察高雄左营军港,站在一艘刚翻新的纪德级驱逐舰前宣布:“我们要用实力守护和平。”
这话传到大陆这边,网上立刻炸了锅,不少人调侃说“实力在哪呢?怕是连船上的零件都得靠我们吧”。
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有专家直言,台湾海峡的紧张态势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大陆这边,军事演习的频率明显增加,2023年全年,东部战区在台海附近组织了不下10次大规模演训,每次都有舰艇和战机贴近所谓“海峡中线”,这让台湾的防务部门几乎天天拉响警报。
增加国防预算的背后
2023年,台湾的国防预算一口气飙到了5863亿新台币,折合成美元差不多190亿,这个数字一公布,立马成了新闻。
要知道,这可是台湾有史以来最高的军费开支,台当局还特意开了个发布会,赖清德亲自站台,说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
发布会现场,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台湾最新采购的M1A2T坦克在训练场开火的画面,轰隆隆的炮声配上他铿锵有力的讲话,确实挺唬人。
可这表面上的风光背后,藏着不少让人头疼的事。
5863亿新台币听起来多,但花出去的效果却没那么亮眼。
2023年初,台湾从美国订购的66架F-16V战机开始陆续交付,第一批飞机在高雄机场降落时,现场还搞了个隆重的欢迎仪式,军乐队都出动了。
可没过多久,就有消息传出,这些战机的维护成本高得吓人,一架飞机一年光保养就得花掉上亿台币。
更别提飞行员的训练还没完全跟上,台“空军司令部”自己都承认,新战机到位后,至少得两年才能形成完整战斗力。
这还没完,2023年6月,一架F-16V在训练时因为导航系统故障迫降,幸好飞行员没事。
装备现代化这事,台湾干得也不算顺利。
2023年10月,台“国防部”公布了一份采购清单,里面包括新一批“爱国者”导弹和几艘二手佩里级护卫舰。
可问题来了,这些东西大多得靠美国供货,美国那边却因为供应链问题频频跳票。
台媒爆料说,有一批导弹原定2023年年中交付,结果愣是拖到了年底还没影儿。
内部问题也不少,老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有些部队还在用20年前的雷达和通讯设备。
2023年的一次演习中,澎湖外岛的一个防空连队因为雷达死机,愣是没发现“敌机”靠近,直到指挥部电话打过来才知道出事了,场面尴尬得要命。
采购零部件中的潜在风险
近些年,台湾的军事装备采购问题就像个藏不住的秘密,慢慢浮出了水面,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竟然依赖大陆供应商,这事一曝光,简直让台湾上下炸了锅。
比如说,台湾引以为傲的“天弓”导弹系统,本来是拿来防空的重器,可谁能想到,这玩意儿的“心脏”部件——导弹控制系统里的“可控硅整流器”,居然是从大陆买来的。
2022年,台媒《自由时报》捅出了这个大新闻,报道里提到,台湾的采购部门为了省成本,从大陆一家低调的电子零件厂订了这批货。
消息一出,岛内一片哗然,有人跑去“立法院”质问:“导弹要是靠对岸供货,真打起来还怎么用啊?”
台“国防部”赶紧出来灭火,说这些零件都经过严格检测,没安全问题,可这话听着怎么都让人心里发毛。
更让人捏把汗的还不止这一个部件。导弹燃料的原料“过氯酸铵半成品”,也被爆出疑似来自大陆厂商。
2023年,一份供应链调查报告在台湾内部流传开来,上面清楚写着,这种化学原料的采购渠道绕了好几圈,最后指向了大陆南方的一家化工厂。
这家厂子平时给民用 fireworks 供货,谁也没想到,它的产品竟然跑到了台湾的导弹里。
报告还提到,为了掩人耳目,这批货是通过第三方贸易公司在东南亚转了一手才送到台湾的。
岛内专家看了直摇头,说要是哪天大陆掐了这条线,“天弓”导弹可能连天都上不去。
台“中科院”后来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本土生产这东西的技术还不成熟,短期内只能靠外购。
这事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不只是采购环节的小漏洞,而是台湾军事装备自主化的老大难。
2023年5月,台湾在金门附近搞了一次防空演习,“天弓”导弹打得挺热闹,可演习刚结束,就有内部人士悄悄透露,现场用的好几枚导弹,里面的关键零件还是“Made in Mainland”。
这消息传到网上,网友都炸了,有人调侃说:“干脆直接问对岸借几枚导弹得了,省得自己装了。”
如果两岸真翻脸,大陆只要在技术上动动手脚,比如停供这些零件,或者在零件里留点“后门”,台湾的防空网可能瞬间瘫掉。
仅是武器,其他领域也存在依赖
说到台湾对大陆的依赖,那可不只是武器零件的事,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沾点边,连军服这么不起眼的东西都跑不掉。
2020年,台湾军方采购了一批3D人体扫描仪,专门用来给军官量身定做新式军服。
设备刚到的时候,大家还挺高兴,毕竟这玩意儿高科技,能精准测量身材,连肌肉线条都扫得清清楚楚。
可没过多久,台媒《联合报》爆了个大料,说这批扫描仪居然是大陆制造的,产地就在广东一家专门做医疗设备的公司。
消息一出,岛内舆论直接炸了,有人担心:“军官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全让人家扫一遍,这数据要是泄出去怎么办?”
这事还没完,后来查下来才发现,这批扫描仪的软件系统里,还连着大陆厂家的远程维护端口。
2020年底,台湾“国防部”紧急找人检查,结果发现有几次数据传输记录,方向直指大陆的服务器。
虽然没证据证明数据真被拿走,可这事还是让台湾高层出了一身冷汗。
台“国安局”赶紧下令把设备停用,可已经用过的几百个军官数据,谁也不知道到底安不安全。
除了军服,通讯设备和无人机领域也离不开大陆的影子。
2022年,台湾采购了一批军用对讲机,号称是“本土研发”,结果拆开一看,里面的核心芯片是大陆一家公司在深圳生产的。
台“中科院”解释说,全球供应链就这样,本土芯片厂产能不够,只能外购。
可这理由听着怎么都像借口。
更别提无人机了,2023年,台湾从一家本地公司买了20架侦察无人机,用来巡逻海岸线。
没飞几次,就有人发现,这些无人机的导航模块跟大陆某品牌的民用无人机几乎一模一样,连固件版本号都对得上。
网友调侃说:“这不就是淘宝货刷了个军用漆吗?”
大陆的军事优势日益显现
跟台湾军队的这些糟心事比起来,大陆这边的军事力量就像开了挂,近几年那是蹭蹭往上涨,尤其是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提升,简直让台湾这边压力倍增。
2023年4月,大陆在台海附近搞了一次大规模军演,动静大得不得了。
东部战区的舰艇和战机齐上阵,052D导弹驱逐舰的炮口直指海面,歼-16挂着满满的导弹在天上盘旋。
演习当天,央视还特意播了段画面,镜头扫过一艘刚下水的075型两栖攻击舰,甲板上停着直-20直升机,旁边还有海军官兵喊着口号,气势十足。
那次演习持续了三天,台湾的防务部门忙得焦头烂额,雷达屏幕上全是红点,连夜调F-16升空监视,可压根不敢靠太近。
大陆的军事现代化可不是光喊口号,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咋舌。
2022年,歼-20隐形战机的数量已经突破200架,东部战区还专门组建了一个隐形机中队,天天在台海附近飞训练课目。
台湾的F-16V虽然也算先进,可每次遇到歼-20,只能远远跟着,压根摸不着对方的尾巴。
海上更不用说,2023年11月,海军第45艘055型万吨大驱下水,这艘船光排水量就1.3万吨,装了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能打导弹能防空,火力比台湾整个舰队加起来还猛。
台媒看了直呼“没法比”,有军事迷在网上算了笔账,说大陆一艘055的战斗力,顶得上台湾三艘纪德级驱逐舰。
不光是硬件,信息技术这块大陆也甩开了差距。
2023年初,解放军公开了一套新的网络战系统,能在几分钟内瘫痪对方的指挥通讯网。
台“国防部”后来悄悄测试了一下,结果发现自己的加密频道不到半小时就被模拟攻破,指挥官当场脸都绿了。
这种全方位的优势,让两岸军事博弈的天平明显倾斜。
眼看着解放军的现代化步伐越走越快,大陆在台海问题上的主导地位那是稳得不能再稳,台湾这边只能干瞪眼,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参考资料:[1]程建华.扩充军备与台湾安全[J].统一论坛,1999(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