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武帝作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也是西汉出名的一位雄主,历史上他的评价向来很高,他和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对于秦始皇的功绩就不用过多赘述了,单单是他建造了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就足够让后世所有的皇帝望尘莫及。

在这不由地让人感慨汉武帝究竟有怎样高的功勋能让他有这样高的地位,他为什么能在历史上和秦始皇并列就离不开他身后的四位肱股之臣,这四人都是谁?



一、董仲舒

首先要说的就是在思想文化上给后世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董仲舒,董仲舒不仅是在汉武帝一朝影响重大,董仲舒所提出的想法对后世思想文化同样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正是在这一项伟大改革之下,才让汉武帝坐上了这个位置。



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一位能臣,董仲舒出生在一个思想交织的时代,虽说此时的大汉不像之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那样的严峻,但思想依旧没有得到统一,思想的不统一也奠定了社会的复杂性。



汉武帝也算是一位少年君主,是以在他登基后也是想要进行改革,并且此时大汉的局势也并不是很乐观,虽说一直都用联姻的方式来维系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但汉武帝也知道这一种局面是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的。



放在任何一位雄主的身上他都不想用女子去维系国家,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有一个能够支撑起自己统治的思想,也就是在这种想要改革的思想下,汉武帝遇到了董仲舒,这一对君臣的第一次见面就十分的投缘。



汉武帝登基后就开始为自己招揽人才,在这些人中汉武帝第一眼就注意到了董仲舒,因为董仲舒当年写下了一篇名叫《天人三策》的文章,在文中就提到了那影响后世的伟大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篇文章给年少的汉武帝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一次的第一名毫无疑问落到了董仲舒的头上,汉武帝很快就和董仲舒来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对于董仲舒的思想也被汉武帝采纳,当然在今天的我们来看这一思想其中有很多的弊端。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封建王朝中,这一思想不仅能够巩固皇帝的统治,并且还能够强化阶级制度,能维护君主专制下的社会稳定。

二、张骞

其次要说的就是在汉武帝时期在外交上的一大壮举。当然和上文提到的董仲舒的思想一样,张骞出使西域所影响的不仅是当代,更能够造福后世。



张骞本在政治和外交上并没有什么特长,他最初仅仅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小官。他也是很懂得寻找时机的。上文也说了在汉武帝时期一件让他头疼的事情就是匈奴,并且匈奴当前更加的蛮横无理,让汉武帝所不能容忍。



匈奴竟然敢光明正大地问汉武帝要公主,年轻气盛的汉武帝气得当即就将奏折给摔了。也就是在此时汉武帝动了对匈奴出兵的心。当年刘邦的困境他不是不知道,是以汉武帝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匈奴轻狂的举动也给他们拉了不少仇恨。



汉武帝得知有一个名叫月氏的国家和匈奴有仇,所以汉武帝就想要派人去和月氏结盟攻打匈奴。这种事情汉武帝也是很人道主义地来了一场招募,寻找自愿前往的人,张骞就在这一次的招募中获胜,成为了汉武帝出使西域的使者。



这一路也是极其艰辛的,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忧,想要去月氏就必须要经过匈奴,这不看到这些汉人,匈奴当即就动了歪心思,强行将张骞一行人给留下了。但张骞并未因为他们的阻拦就放弃自己的目的,最终还是成功地完成了汉武帝交代给他的任务抵达了西域。



并且有了第一次后,第二次前往就顺利很多了,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虽说没有达成最开始联合月氏攻打匈奴的目的,但却开通了丝绸之路,让大汉和西域各国之间都建立了联系,中西方文化在此时开始交融。



不仅是让西域都知道了强大的大汉,并且还将西域的很多食物带回了大汉,为之后汉武帝攻打匈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卫青

众所周知汉武帝一生的一大功绩就是攻打匈奴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汉武帝最开始的征战几乎是没有取得过胜利的。



也就是在此时汉武帝得到了一位人才,此人就是汉武帝的宠妃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府上见到了貌美卫子夫,于是在离开的时候就将卫子夫给带回了汉宫,同时还带走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汉武帝最初是想要等张骞回来后和月氏一起攻打匈奴的,众所周知张骞这一趟就去了多年,等不下去的汉武帝当即就决定出兵攻打匈奴。汉武帝派遣卫青、李广等四位将军带兵出击。这也是卫青第一次上战场,但他取得的结果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当时是兵分四路但其中只有一路得到了胜利,这一路正是卫青所带的兵,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大悦不已,当即就大手一挥将卫青封为了关内侯。卫青也是汉武帝时期出名的外戚,这一次让他上战场也是汉武帝故意为之,其中肯定是有几分他姐姐的面子。



汉武帝自己也没有想到卫青会这样争气,汉武帝为什么反应这样大,是因为在卫青之前大汉几乎是没有得到过胜利,这也就预示着汉武帝征战匈奴的大业是有可能完成的。

卫青的一生曾七次出兵匈奴,并且卫青还对当前大汉的军队进行了改革,将重点放在了骑兵上,很好地提高了大汉的战斗力。



在卫青征战生涯中,所取得的胜利不计其数,不仅是打败了匈奴的主力甚至还衍生出了一句话“漠南无王庭”

四、霍去病

最后一位要说的就是创造出“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了。在卫家开始兴旺的时候霍去病还小,等到他长大后卫家在大汉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



也正是在这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之下,对于这一位年轻的小将汉武帝极其看重乃至欣赏。为了霍去病汉武帝也独创了很多称号,其中就包括霍去病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汉武帝所封的“嫖姚校尉”



作为第一次上战场的霍去病,汉武帝也是对他极其的纵容,当然霍去病所得的成绩也是让汉武帝激动的。在前面匈奴正在和卫青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忽然得到消息,老家被偷袭了,霍去病带着八百骑兵,直接杀到了匈奴的大本营。



这一年的霍去病只有十八岁,远在京城的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将能想到的赞赏词都用在了霍去病的身上。首战告捷后,第三年霍去病再一次奉命带兵出击,这一次的霍去病竟然直接就打到了祁连山一带。



在霍去病封狼居胥后汉武帝还独创了“大司马”这一职位,并且让霍去病和他的舅舅卫青一起担任,卫青担任起事没有什么的,毕竟他为大汉征战多年,但此时的霍去病仅二十二岁。

遗憾的是这一位年少的小将天妒英才,或许是因为常年征战让他的身体受到了冲击,正值壮年的霍去病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结语

每一位雄主的身边都离不开能臣的帮助,汉武帝能够在后世的口中有这样高的评价就离不开这四位的帮助,历来皇帝都是如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