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本市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满足失能、半失能、认知障碍及高龄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上海市民政局制定了《专业照护型老年人日托所建设与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指南》为本市专业照护型老年人日托所的建设、服务、管理及持续改进提供了详细指导,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专业、舒适的日间照护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及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已难以满足这些老年人的专业化照护需求。为此,上海市民政局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指南》,旨在通过规范日托所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提升照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确保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获得高质量的日间照护服务。●
《指南》明确了日托所的建设要求,包括建筑面积、功能区域划分、基础设施配置等。单独设置的日间照护设施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托位数不少于10张。日托所应设置接待区、健康监测区、专业照护区、文化娱乐活动区、心理疏导区、休息区、就餐区等功能区域,并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互联网诊疗区、备餐区、浴室等辅助设施。
《指南》详细规定了日托所应提供的服务内容,涵盖个人照护、保健康复、认知障碍干预、助餐、休闲娱乐、心理慰藉、午间休息、安全健康宣教、家庭支持、接送、转介等。特别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及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了个性化的照护服务,如助浴、康复训练、认知障碍干预等。
《指南》要求日托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提供、质量控制、安全应急等内容。机构需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同时,日托所应依托市、区民政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和信用管理。
《指南》强调日托所应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和服务质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机构需建立投诉平台,畅通投诉渠道,并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式,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指南》特别强调服务的专业性,要求日托所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特别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及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照护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专业的康复训练、认知障碍干预等服务。
《指南》鼓励日托所采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红外线感应报警等,加强老年人的日常看护,特别是防走失、防跌倒等安全防护措施。
《指南》提出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助浴、理发、衣物洗涤等,确保老年人在日托所中能够享受到舒适、贴心的照护服务。●
《指南》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本市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未来,上海市民政局将继续加强对日托所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指南》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日间照护服务。
通过《指南》的实施,本市将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面、功能完善、服务专业的老年人日间照护体系,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