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又出新政策。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要求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对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农村资源资产利用、乡村投融资机制、乡村人才培育、供销社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
在该消息刺激下,2月24日,A股土地流转概念拉升,朗源股份、华英农业、富邦科技、新疆交建、棕榈股份、大禹节水等多只概念股上涨。
土地流转的利与弊
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同时保留承包权。直白地说,土地流转就是自己不打算继续种地,但又不想让土地荒废,进而将土地转出。该地块仍承包,但经营权交给别人,这样一来,土地还能继续利用,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
据悉,土地流转政策的正式实施起始于2001年,直至目前已实施超过20年。方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以及反租倒包。
在多年的施行中,土地流转在多层面做出贡献,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土地流转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收购或租用土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流转费用或股份分红,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对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企业,取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
随着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流通权问题得到解决,一部分农民将离开农村,转变为城市人口,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低廉的劳动力,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房产、交通、医疗、教育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
然而,土地流转的弊端体现在其可能打破原有土地界线,进行规模化经营。然而,一旦流转关系结束,想要恢复土地原状可能会面临困难,导致农民在收回土地后难以重新进行传统的农业生产。
此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经营者不按时支付流转费用的风险。如果遭遇这种情况,农民的权益将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引发纠纷和法律问题。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此次《意见》中对土地流转做了明确指示。
《意见》要求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对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农村资源资产利用、乡村投融资机制、乡村人才培育、供销社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
在农民和经营主体都关注的土地延包问题上,《意见》提出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
在土地流转与农村资源资产方面,《意见》明确划下了红线。不允许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化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可以看出,《意见》的提出,对土地流转带来了诸多好处,包括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等。
相关企业注册逐年增加
根据数据,2024年,全国土地流转相关新注册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全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48.2万家,同比增长15%。
其中,广东省保持领先地位,以36.5万家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山东、江苏、四川和上海分别以20.3万家、17.2万家、13.1万家和12.9万家位列前五;从企业注册资本来看,100万元以内的土地流转相关企业数量占比最多,约为28%;100万-500万元和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分别占27%和12%;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占比为33%。
今天实现20CM涨停的朗源股份在土地流转方面的相关业务主要围绕其果蔬种植、加工及销售的核心业务展开。目前,公司已经在山东、新疆等地建立了协议果园基地,占地总面积超过10万多亩。这些土地通过流转方式从农户手中集中起来,由公司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土地流转不仅为朗源股份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公司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现代化管理,提高了果蔬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华英农业作为一家集种鸭养殖、孵化、商品鸭养殖、禽苗销售、饲料生产、商品鸭屠宰加工、冻品销售、熟食、预制菜、羽绒及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积极开展了土地流转业务。
在“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实施期间,涉及的7个县稳步推进华英养殖小区建设,已确定养殖小区选址528个,已开工建设养殖小区344个,共推动土地流转514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