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职业,能让你免税、免服劳役、甚至犯错都能网开一面,还能住豪宅、吃公家饭、领高薪,这样的待遇放到今天,谁不想要?在清朝,正一品官就享受着这样的生活。他们的薪资体系、隐形福利、退休待遇,远远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问题来了,清朝官员的俸禄真的高吗?正一品官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他们的子孙后代是否也能继承这种特权?
俸禄只是“基础工资”
很多人以为清朝官员的工资很高,但如果只看基本俸禄,那真的不算多。据清朝《户部则例》记载,正一品官员的固定俸禄只有180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概5~6万元一年,听起来好像还不如现代普通白领的年薪?实际上,光靠这点钱,别说养家糊口,连请个靠谱的书童都难。
可问题是,正一品官员怎么可能只靠这点俸禄过活?乾隆皇帝后来又给他们加了“恩俸”,相当于工资发两遍,虽然看起来翻倍了,但仍然不算惊人。真正让他们富得流油的,是那些不写在账面上的隐形收入。
比如,每年各地送来的“炭敬”“冰敬”,这些名义上是补贴官员冬天的取暖费、夏天的降温费,但实际上,这些钱的数额往往是俸禄的几十倍。换句话说,真正让这些高官富得流油的,并不是朝廷明面上的工资,而是各地官员孝敬上来的“灰色收入”。
至于地方上的高官,朝廷甚至直接发放“养廉银”——名义上是让他们清廉,不去贪污,实际上就是直接给钱让你别伸手。例如,湖广总督的养廉银是一年1.5万两,甘肃总督2万两,两江总督1.8万两,这才是真正的大头。有了这笔钱,别说是吃喝不愁,买地、娶妾、养戏班,全都绰绰有余。
公务员天花板
如果说工资只是官员收入的一小部分,那他们享受的生活待遇才是真正的“贵族级别”。
首先是住房,正一品官员的标配是20间房,如果在北京,那就是三进的大四合院,放到现代,相当于住进了紫禁城旁的豪华别墅。而普通的小官,像八品九品的,住的只是三间房,完全是天壤之别。
更夸张的是,京官每月还能领一笔“公费补贴”,正一品大学士每月5两银子,国子监学政每月1两,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他们平时基本不花自己的钱,这些额外的补助,就相当于白拿的零花钱。
当然,这些待遇主要是针对京城的高官,像那些常年驻守边疆的官员,比如伊犁将军,就享受不到这些“京城福利”了。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待遇依然远超普通百姓,毕竟权力在手,财富自然就滚滚而来。
退休后依旧锦衣玉食
如果你以为这些正一品官员退休后就要过普通人的生活,那就太天真了。清朝的高官退休后,待遇依然享受不尽。
正一品官员退休后,大多数还能继续领取全额俸禄,相当于终身工资。而一般的小官,退休后俸禄会被削减,甚至直接没有。
而且,退休后的高官依然可以保留品级,意味着他们依旧享有各种社会特权,甚至还能觐见皇帝,发表政见,享受朝廷的优待。
更夸张的是,他们的子孙还能继承这种特权。如果没有儿子怎么办?没关系,还可以过继一个!总之,只要你爹是高官,你基本不用愁仕途。这种“官二代”特权,放到今天,恐怕也没有哪个行业能跟它相比。
如果你能回到清朝,给你一个机会当正一品官,你敢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