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以千年尺度的气候快速震荡为特征,在全球气候整体转暖的背景下,因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减弱引发了一系列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冷暖突变事件。其中最典型的是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YD),该事件由劳伦泰德冰盖消融产生的巨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导致温盐环流崩溃,造成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在短短数十年内气温骤降达5-8°C,并引发全球性环境剧变。这一时期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过程对理解气候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是研究YD时期印度夏季风(ISM)演变的独特区域。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团队(EXCEIS)联合国内外同行,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南部的神奇洞采集石笋样品,开展基于高精度U-Th测年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建立了YD事件中藏东南地区平均分辨率为5年的印度夏季风(ISM)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YD事件开始时间为12,900±45 yr BP,结束时间为11,650 ± 23 yr BP,结束时间大约持续76年,这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YD结束持续时间非常吻合(图1a, 1b)。青藏高原地区ISM对YD事件的快速反应可能是由于高原位于Rossby波的上游,以及地表冰雪覆盖引起的反馈增强所导致。YD期间神奇洞石笋δ18O的变化幅度为~4‰,明显大于东亚和印度季风区其他地区同时期的石笋δ18O变化(图1),可能是由于海拔效应和植被蒸腾作用的减弱。对δ18O数据进一步进行集成经验模态(EEMD)分解后显示,ISM强度的多年代际变化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振幅相关,可能是受到长期太阳辐射和海冰变化的调制。


图1. 神奇洞石笋SQ8 δ18O序列与其他 δ18O记录对比

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博士研究生王曦谦为第一作者,谭亮成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成果得到第二次青藏科考( 2019QZKK010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 - 西部交叉团队”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  (xbzg-zdsys-202217) 等联合资助。

Wang, X., Tan, L.*, Sinha, A., Xu, H., Zhang, H., Lan, J., Zhang, J., Wang, T., Li, D., Ma, L., Zang, J., Cheng, X., Li, Y., Tang, H., Lin, X., Edwards, R. L., & Cheng, H. (2025). Rapid Indian Monsoon response to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12808.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5.11280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