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前天的“洲际用兵”能力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质疑。
比较典型的说法,有以下几大类。
中美两国国家战略和国防布局迥然不同,我们根本没有所谓的“洲际用兵”需求,硬是比较这国际用兵能力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没意思。
我们起码10年内可能还没考虑跨洋调动部队的想法和能力,这文章的想法有点太超前了。
美国的海外基地是洗钱利器,是美国用重金砸出来的,不适宜目前的东大,美国目前维持那么多的海外基地其实成本是极其吃力的,所以经常要被驻国分担经费,典型的例子就是比较富裕的日本.....我们不能复制美国这个方案,否则不堪重负.....。
这些质疑,其实我们都考虑过,并且是很早之前就考虑过,甚至早于十年前以上....所以,赤剑文章的开头采用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段话。
前段时间赤剑和个铁杆闲聊,聊到某岛的话题。
我们开篇是这样的。
“未来会有个大洋相持的时间,大概十几二十年,这是由于某岛的事而起,带来的两大国在大洋上的相持相对,势均力敌的阶段”
“大家可以理解为太平洋上力量的平衡或者再平衡,这是个互有摩擦,互有进退,互有试探,磨合,找到新的相处模式的过程”
这个观点和看法,赤剑相信不少军迷也听过,看过,就在近5~6年。
金教授曾在不少地方对外发表过类似的看法,所以上面关于“某岛之事出现后时代”的事,其实不只是赤剑一个人的多想,而是我们国家,我们的部队有一大批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并且由于有的东西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常年在一线和外军做接触的“白军装”兵种其实在这一块的思考也很深,超前程度和赤剑琢磨过的东西在伯仲之间。
赤剑在这里甚至可以说,上面的思考,其实是10多年前,在一定范围内小规模流行的观点(2008年以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美各自出招应对,此时力量已经出现了微妙的改变....)。
但2022年的俄乌冲突以后,很多东西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的对手在转型,在转变。
十年前的考虑,我们面对的最恶劣情况可能是,直击亚洲版北约的几个小弟,然后随着美日印澳四国联盟及五眼联盟的发展,可能的直面对手的幅员做了增长,但并没有发生多大的事实改变,我们依然分化,游说,破交敌人的联盟即可。
此时的可能战场幅员其实就是从东亚,一二岛链向南扩展了一些,不只局限于原来的南海马六甲....变成了大洋洲,印度洋海域....所以才有我们在这一块和美帝复杂博弈。
拉拢,分化,两个大国都在同时发力。
所以赤剑其实5~6年前的文章,也有不少提到过这点。
当时大家以为赤剑就是随口提提的,没成想,现在文章直击要害的把某岛的事后时代的事一拖出....大家还觉得当时赤剑只是随口提提,没有经过深度思考么?
赤剑的担忧,难道不是我们可能遇到的现实威胁么?
难道不是直指我们当时的现实处境么?
2022年的俄乌冲突以后,这个局又被美国人做大了,已经不是亚洲版小北约,美日印澳四国联盟等了。
而是美国会有很大的概率把对抗,围堵俄罗斯那一套模式,那一套班底,用到我们身上,我们此时,还是像一些读者质疑的三大类观点一样,我们有什么能力去破美帝的局,我们有什么办法破局么?
没有。
只有敌人能打到你,威胁到你的时候,而你又没有办法打到人,没办法威胁到敌人的时候,自家和家门口就会赢来源源不断的战争和各种威胁及恫吓....当你有能力威胁到他人,能打到他人的时候,能让他人忌惮,害怕的时候,自然自家和自家势力范围内自然而然就没有各种挑战,威胁和恫吓。
所以大家认为,我们是真没有赤剑前面文章说的想法和需求么?
最近几年出现的歼-20S和歼-36,很多军迷不是看得很明白。
但2014~2018年的研究文献,其实早点名了其中的一些要义,比如下面这段。
“未来十几二十年里,人仍然是战争的决定力量....只不过过去的一线飞行员他们单纯是战斗人员,但未来无人兵器时代,他们其实还兼具了一线指挥员的职责.....未来空战中最危险的作战任务将由无人武器执行....这些无人武器的主要任务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和火力,迫使对方武器火力做出反应.....这些无人武器可自动或者在一线空战飞行指挥员的控制下对目标进行直接打击.....有人战斗机驾驶的隐身战斗机将徘徊在前线边缘,进行战场指挥,火力评估,发动适时的决定性打击等任务.....”。
所以,真的有人会比普遍军迷看得更深,更远。
能战,敢战才具备实力和人谈和平。
没有自己的实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是换来和平的。
关于“战国时代”这个词,我们往期文章也聊过几次,大家感兴趣可以翻一翻,我们用上这个词最早见于96台海危机后的次一年的一个会议。
本文提到的某岛是什么,大家应该也能秒懂。
后时代什么的,就靠大家再进行自己的推演,然后自行品味文中“未尽之意”了。(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