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全球人类寿命不断延长,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显示,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3.3岁,而且到2054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4岁。
当然对于每个国家而言,他们的人均寿命并不相同,像日本的人均寿命就在84岁,而美国的人均寿命仅达到了79岁。
那么,中国人均寿命是多少?各国之间又是如何提高寿命的?
日本人均寿命
早在2023年,日本的男性平均寿命就已经达到了81.09岁,而女性更是高达了87.14岁,不过到了2024年,日本的平均寿命就达到了84岁左右,而且年满百岁的老人更是超过了9.5万人。
最为主要的是,日本不仅人均寿命高于全球人均寿命,甚至就连患癌率也远低于世界水平,这时候很多人就会好奇,日本对于长寿和健康是不是有着“独家秘籍”。
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日本的饮食健康,毕竟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可谓是对海产品有着严重的依赖,而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和DHA,不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延缓认知衰退。
加上日本人的口味偏清淡,尽量保持着食材的原汁原味,但在我国,反而是油爆、烧烤、红烧等烹饪方式,不仅破坏了食材原本的味道,更是对于高油、高盐等食物,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随之进入人体。
而且日本还讲究着“少量”,在传统的日式料理中,每个人面前摆放数个小碟,每碟仅盛装少量食物,这种“八分饱”的习惯,既能避免过量摄入导致的代谢负担,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食材(如海藻、豆腐、发酵食品)来确保营养均衡。
当然除了饮食方面之外,日本的医疗体系完善也被视为“长寿社会”的基石,毕竟日本从新生儿筛查到老年定期体检,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甚至在日本通勤族中,步行或骑行占比超过40%,地铁里站立的人群远多于坐者,这也有效降低肥胖和骨质疏松风险,而且随着日本“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日本的退休年龄也在不断延长。
对于出租车司机、便利店收银员中经常见到白发族的身影,他们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孤独的自由”,还能通过工作的方式增加运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身心健康。
美国人均寿命
在2025年2月,美国社保系统就爆出了一笔黑账,那就是美国全国人口有3.41亿人,但在社保中就有3.98亿人,而且在2024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在79岁,百老老人的数量估计是十万出口。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美国系统社保局的百岁以上老人竟然超过了两千万人,就连“存活”的150多岁老人,也达到了134万人,甚至还有一人达到了360岁,而这位老人的出生时间比《独立宣言》还早100多年。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均预期寿命相比于2019年缩短了2.7岁,这一数据不仅让美国在高收入国家中垫底,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
这时候就会有人好奇,美国身为全球医疗技术最先进、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又为何会陷入这场“寿命危机”?
其实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107万,这也就导致在统计的时候他们的平均寿命出现了下降,而且因为美国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导致一些弱势群体在医疗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加上美国对于枪支、药物的“放纵”,导致美国的人均寿命就受到了影响,毕竟根据2018年《英国医学杂志》研究指出,2000年至2016年,枪支死亡使美国人平均寿命缩短2.48岁。
中国人均寿命
根据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报告来看,联合国人口司就在7月份发布了预测,那就是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8.02岁,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的话,到2044年的话,中国将以82.4所的微弱优势超过美国82.39岁的预期寿命。
虽然说中国人均寿命在78.02岁,这看起来并没有美国、日本等国家长寿,但中国毕竟是人口大国,而且这一数值还是从14多亿人之间平均下来的,所以要是按照同等人数对比的话,那中国自然是长寿之国了。
而且在最近的这些年来,我国政府也是在想方设法的提高,毕竟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健康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表示,更是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甚至还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保障人民的生活,我国也是实施了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等,并且还开展了一系列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不仅为居民提供就近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是布局各种传染病监测系统。
而且为了能更好方便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我们国家也是开展了一系列养老设施,不仅解决了不少养老难题,更是优化居家为基础,在社区内打造智能型养老建设,从而更好的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度健康晚年、乐享幸福生活。
甚至为了方便老年人的出行,无论是铁路还是出租车以及网约车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便捷,像网约车就推出了“一键叫车”,从而为老年人群提供安全便捷温馨的乘车环境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