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迎来历史性时刻,《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120亿元人民币,冲进全球电影票房榜前十名。电影已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上映。
图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宣传海报。(图/受访者供图)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一部部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为中外的交流架起了新的桥梁,也为世界看中国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取得票房佳绩,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鲁浙用“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来形容。他所在的这家企业于2022年9月承接《哪吒2》的部分制作内容,主要包括魔镜、鹿童坐骑、石矶娘娘石化版、龙牙刀初版、龙宫部分资产、陈塘关部分资产等共计百余项资产元素,虾兵蟹将等小妖的部分动作库等。
他说意料之外是因为全球观众的热情超乎想象。他说意料之中是这部电影看似“横空出世”的背后,绝非“一蹴而就”。
这是一条文化科技“取经路”
随着《哪吒2》票房的一路攀升,张鲁浙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国漫不容易,整个产业都不容易。国漫的发展,需要极致‘死磕’,坚守初心的人,更需要文化科技资本的助力与托举。”
“自电影《阿凡达》之后,中国电影人看到了技术的发展与走向,自《功夫熊猫》后,电影人看到了西方对于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解读视角。如果说中国动漫电影是先借鉴再成长的话,我想这两部电影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张鲁浙还提到,2015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让中国动漫制作者找到自己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向。
张鲁浙形容,这是一条艰难的文化科技“取经路”。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两部《哪吒》,中国动漫电影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从《大鱼海棠》《长安三万里》,每年如约而至的《熊出没》,到众多没有登上院线的番剧、短剧等,国漫电影一直在书写自己的故事。
从技术到文化内容,《哪吒2》能在海外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不断累积的成果。张鲁浙分析,《哪吒2》成功“出海”一方面在于中国动漫在视觉技术方面达到国际水准。另一方面源于更广泛的文化价值理解与认同。
在张鲁浙看来,东方文化价值早已通过服饰、音乐、戏剧等多种方式传播到海外,今天这样一部电影让人们看到文化价值聚合而成的效果和影响力。区别于个人英雄主线的电影,《哪吒》让人们看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关联,比如父母呵护、朋友信任、家国命运。《哪吒2》没有刻意强调主角光环,全制作过程中多团队参与,赋予每一个角色鲜活的生命力。这也使得不同观众在其中,都能找到与自己共情的角色、内容。
电影中,有几个细节让观众印象深刻。比如影片结尾龙王对敖丙说:“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自己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网民小山认为,人人都渴望成为哪吒,可现实中活成了申公豹。申公豹是魔,没有背景、没有靠山,通过自己的努力,渴望跻身于仙界。
“我们在看哪吒的时候,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那个羞于跟父母表达爱,很讲义气的小男孩。我们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电影之中。”张鲁浙说。
“众创”,孕育自己的“孩子”
此前就有报道提及《哪吒2》导演团队对细节有极高追求。比如山东新视觉参与的初版龙牙刀资产制作,前后制作打磨10多遍,后面的众创团队总共修改约上百遍。
这并非个例。另一家来自武汉的团队成员也在采访中提到,在参与制作《哪吒2》的过程中,耗时最长的镜头花了将近40多个小时渲染一帧;太乙真人掉进泥潭的镜头,虽然时间不长但为了动态交互效果做了30多个版本。
张鲁浙介绍,《哪吒2》历时五年,制作规模、特效镜头大幅度增加,聚集140多家企业集体创作完成。他反复强调“众创”一词。“这样一部电影,内行人看到的是30部片子聚合在一起的样子,里面有人做流体、有人做渲染、有人做建筑、有人做特效……每一家公司都在里面,留下自己深深的烙印。”
区别于一家公司“独创”的形式,“众创”也是中国动漫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路径。张鲁浙提到,其实在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已经有了“众筹”的影子,等到《哪吒》时有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众创’绝不是流水线上外包用工,而是每一个团队都以合作的方式贡献力量,能力和创造性都被认可,自身拥有很强的成就感。”张鲁浙认为,这不是完成交付任务,而是在合作过程中孕育自己的“孩子”。饺子导演拥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表演能力,把握着总创作思路,他的团队更像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将每一个重要元素都串联起来,丝毫没有违和感。
张鲁浙介绍,山东新视觉2016年开始参与第一部《哪吒》制作,2022年参与《哪吒2》制作,经历了从第一部磨合到第二部较好地融合过程。比如,对陈塘关镇上人物的丰富性有了更好理解,更准确地探索人物的情绪关系;太乙真人的拂尘,柔软程度、飘逸的节奏性,在道具稳定程度上有了更丰富的经验。
“众创”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在于制作团队对于“创新”本身的思考。张鲁浙举例,“在石矶娘娘与镜子的关系处理上,我们希望她们像小闺蜜一样。在一开始设计过程中,我们试图让镜子有肢体语言,有手。但尝试后发现‘手’的设计会削弱镜子本身的语言魅力。最终为镜子设计了‘嘴’的造型。”
▲图为设计师在创作石矶娘娘。(图/受访者供图)
另外,鹿童的坐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且大量的纹饰参考,创作者不希望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完成创作,而是通过一点点手绘,包括坐骑身上布料的文饰。这就要求年轻的创作团队将艺术与文化相融。
张鲁浙表示,区别于此前石矶娘娘典型反派的形象,《哪吒2》的石矶有点“可爱”。“我们想要致敬《白雪公主》的片段,但不能复刻。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妖’就是类似《葫芦娃》里蛇精的形象,而我们希望打破这样的刻板印象。她是一个石头,不同于别的材质,想要将其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就需要有‘柔’的部分。但这个‘胖妞’一旦生气,又有了‘刚硬’的部分,有了肌肉。”
张鲁浙提到,公司设计师很好地拿捏了这种刚柔并济的模型呈现尺度,也由此呈现出石矶丰富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的表现形式。
张鲁浙表示,创新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因素在于,电影的受众群体在发生变化,而创作者需要真正面对这些群体的需求。“我们需要有商业思维,与观影者的体验进行深度关联。”
电影,仅仅是一个开始
张鲁浙表示,中国并不是动漫的原产国。中国动漫的探索者更多是从让一张张“图片”“画”动起来开始的,是在一幅幅平面图的基础上,来进行儿童动画题材创作。
据了解,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文化创意与IT科技融合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三维电视栏目包装、三维建筑的动画,慢慢成长到呈现数字电影。以我们企业为例,三十多年的时间,见证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经几代人成长,几代人不断去掌握和更新世界对于动画电影的认知。”张鲁浙认为,“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不停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中国数字产业发展道路上,《哪吒2》电影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文创衍生品、出版物、剧场、番剧等,还有很长路的要走。“我们希望借鉴迪士尼、皮克斯对于IP产业深度研发的经验,同时找到有温度的国漫工业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方式。张鲁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完)
来源:亚太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