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相关考试的应试能力、增加通过几率,很多考生会选择参加培训班。“保过班”是目前教育培训市场上比较常见也比较热门的一种培训模式,学员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往往会约定如果未能通过考试,可以全额退款,而该类模式往往也是伴随着高额的培训费。那么,考试过不了,培训费真的能退吗?近日,玉泉区法院审理了一起考生与培训机构之间因“退费”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原告李某与被告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考出库协议书》,约定由该公司对李某儿子进行全程全面辅导补课及寒暑假补课,并明确载明确保考生能够顺利达到中考出库,若未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数退还全额学费。签订合同后,李某支付了学费15800元及寒暑假补课学费3200元,后该公司仅对李某儿子进行了暑假15天补课,未对李某儿子进行全程全面培训,中考成绩公布后,未达到出库分数,李某要求该公司全额返还培训费用。经多次催要未果,李某起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之间债务债权关系明确,李某与该公司签订的《中考出库协议书》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依法成立有效,对各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对退费事宜有明确约定,在合同约定的退款条件成就时,培训机构理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退款义务。在培训机构不履行退款义务时,其行为已经构成违约,考生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培训机构履行相应的义务。故李某的退款请求,符合合同约定,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全额退还培训费用。

法官提醒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相对方应遵循诚实守信原则履行合同。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近年来,“保过班”的培训广告屡见不鲜。所谓“保过”就是在培训合同中约定“不过退费”的条款,但实践中培训班的报名者没通过考试要求退费时往往困难重重,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培训机构的教育资质、师资力量、市场信誉、往期学员评价等,多一分了解,多一分保障,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支付费用;另一方面,消费者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注意保留好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以便后期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报班学习虽有助于事半功倍,但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所谓的“保过班”上,老师的指点固然重要,自身的努力也必不可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刻苦”二字。祝广大考生学有所成,逢考必赢!

▌责任 编辑:包晶兰

校对:段丽娜

审核:郝新新

▌ 稿件来源:玉泉区法院

动动小手“一键三连”

就等你点赞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