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不能只靠“事后救火”,应急响应也不能陷入“走一步看一步”的被动状态。


▲资料图:游客在雪后登山。图/微信公众号“中国黄山”

| 苏士仪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安徽黄山景区迎来降雪,上山的山道直接变身“滑梯”,一些游客站不稳从山道滑下,有的差点滑到山道外面,场面十分惊险。从网友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多名游客在登山时滑倒。其中一名游客头冲下疾速滑落,被台阶弹起狠狠撞上护栏。

对此,2月23日晚,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即时起临时关闭云谷寺至白鹅岭游步道,继续关闭北大门松谷庵至清凉台游步道,其他区域正常开放,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措施。

游客在有积雪的狭窄山道上接连摔下,这样的惊险画面冲击着不少人的视觉感官。如此危险的场景发生在一家知名景区,且不止涉及一人,其中所暴露的应急管理漏洞,需要引起反思。

作为知名景区,面对降雪等特殊天气,理应有成熟的应对预案。这其中的选择无非两个,一个是短期内关闭相关危险区域,待条件好转后继续开放;另一个是,如果景区想要借雪景迎客,那也该及时做好诸如清理步道积雪等基础性的工作,如此,既能为景区增收,又能降低风险,尽最大可能保障游客安全。

但从报道看,涉事景区的反应显然“慢了半拍”。数名游客从步道摔倒滑下后,尽管涉事景区更新了管理举措,关闭了相应的步道,但此前发生的一系列危险情况,不仅对游客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暴露了景区应急管理的滞后性。

面对降雪等天气,景区当及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而雪天应急不能“慢半拍 ”也该是常识。但现在却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黄山景区在突发气象变化面前,应对还是不够科学精细。而涉事景区在通报情况时,也并未就游客受伤情况等舆论关心的重点问题予以解答。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2月19日,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接警称,有游客在黄山风景区旅游时失联。彼时,涉事景区发布情况通报称,多支力量努力克服连日降雪、山势陡峭等不利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搜寻。

从其中“连日降雪”等表述可见,当地已然降雪多日,且相关方面已接到“有游客失踪”的报警。在此背景下,涉事景区依然开放有积雪的步道,无疑放大了其中风险。

当然,虽说主责在景区,但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也该提高警惕,为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在游玩的过程中,一旦遇到类似天气,要么选择退票不去,要么就做足准备,穿戴好专业防滑装备,以降低风险。

总之,此事暴露的一系列问题表明,景区管理不能只靠“事后救火”,应急响应也不能陷入“走一步看一步”的被动状态。因此,涉事景区除了发布登山安全提醒外,提前预判好天气情况并关闭有积雪的步道,或清理相应步道的积雪,理当是“基础操作”。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王心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