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要“重估”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潜力。——这是台湾财经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报纸《经济日报》今天发表的社论观点。

“中国原本苦苦追赶遥遥领先的美国,已能反超,而且看似已非孤例。”这篇题为《当美国例外碰上了中国例外》的社论指出,“短短一阵子,从军事界、文化界到科技界的各个领域,美国一贯遥遥领先、不可挑战的地位,竟一个又一个地被中国的产品冲击,甚至超越。难道‘美国例外’遭遇到了‘中国例外’?

为什么会这样?文章认为,除了美国一向自恃老大,对快速崛起的中国横加封锁、制裁、打击,形成“倒逼效果”之外,还有一些更重要的深层次因素,令中国具有能真正挑战及威胁美国霸权的能力,其中至少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迥异于美国的体制,中国在执政能力及政策水平上明显高于美国。

以往,在美西方占主导的话语体系中,总是质疑、攻击中国体制,连中国台湾地区尤其是民进党当局,时不时抹黑攻击称中国体制是“独裁”“威权”,但这篇罕见盛赞中国体制。

文章指出,美国强调政党竞争与轮替,缺点是每每为了争取执政机会,难有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则不然,不必为每四年的竞选执政而操心,尽可从事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期的规划,当然更有利于国家资源整体长期的合理运用。其次,中国重视专家政治,强调政治专业化;美国则是明星政治,流于哗众取宠,体现在执政能力及政策水平上,双方自有高下之别。

其实,中国与西方体制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中国一贯主张尊重和支持各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真正的民主就是尊重各国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制度自信。对于美国,中国早就划出不准踩踏的四条红线,包括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

二,产业生态,中国已经是全球最牛制造王国,而美国制造空心化。

文章指出,美国因着重于金融创新,导致制造业空心化,中国则是当下的全球制造业王国。此一差异,不仅对中、美科技及军事领域的发展上影响深远,而且几乎难以逆转。

其实,中美制造业的对比可以从规模、技术、利润、出口品类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的最大优势在于规模,中国制造业总产值远超美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中国在多个制造业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如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还体现在产业体系的齐全和供应链的完整性。而且,中国拥有性价比最高的产业工人,中国工人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此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这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需支持。

当然,中国虽然实现部分领域对美国的反超,但我们以中美的差距有清楚的认识与定位,包括我们在技术储备、高精尖领域、专利和标准制造等方面,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不管外媒包括台湾岛内媒体是真心夸赞咱们,还是有“捧杀”意图,我们的自我定位,自我清醒的认知极为关键。

三,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更重视平衡发展。

文章认为,美国强调及迷信高纯度的资本主义,贬抑社会主义,不仅让资本利益集团掌控了一切,酿成许多发展问题。而中国重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普惠于民众。

实际上,综合来看,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 ,中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比美国更注重民生

四,人才形势,越来越有利于中国。

文章指出,美国曾是人才王国,但此一形势正在迅速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理工每年毕业人数是美国的五倍,DeepSeek 100多位专才全是未曾留洋的本土人才即为一例。

其实,中国不仅本土人才积累量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留学生回到中国,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政策、文化认同、家庭因素、国内新兴行业和全球经济形势等多个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无独有偶,台湾海基会前副秘书长石齐平也发文指出,“中国正在改写历史。历史上,从未被对手超越的美国第一次被超越了,而且这已非个案,相信这也只是开端,美国、中国以及全世界,都应做好心理准备。”

石齐平指出,DeepSeek可能导致美国AI科技泡沫的破灭,“再看远一些,当美国的科技优势不再明显地领先中国,甚至就像六代机一样,被中国追上反超之后,那么中美两强的世纪大博弈也就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了。”

关于中美竞争的判断,石齐平认为,当前中美竞争短兵相接的主要有6个领域,包括工业、贸易、科技 货币、军事、太空。最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军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常规战力还是核武战力,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所以没人敢低估中国。此外,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已“赶上”美国。量子通讯技术方面,中国“超过”美国。中国2016年就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这是人类第一颗量子卫星。航母技术方面,中国“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因为“福建号”已采用“电磁弹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