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汽车的高阶智驾系统里,最值钱的硬件就是激光雷达。所以厂家如果要降低成本,或者想在低价位车上也匹配高阶智驾,那就必须得干掉激光雷达。那最早动手的当然就是特斯拉,这一代的Model 3参数图片)和Model Y,都采用了完全依靠摄像头的全视觉系方案。



随着比亚迪“天神之眼”的登场,三目摄像头一下火了!其实不光是比亚迪,更早推出的大疆智驾,也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三目”的方案。这个车前窗中央的三目,虽然看起来听起来很牛,其实它还是一组摄影头,本质还是纯视觉系的方案。一套三目摄像头系统通常由一个广角镜头和两个短焦镜头组成,广角镜头提供宽视野,短焦镜头则主要增强远距离的探测能力。





这套组合呢,可以拥有比较远的探测距离,并且能在一定距离内生成很高的稠密点云。这个稠密点云是什么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你可以简单理解成识别精度。所以,从比亚迪公布的数据看,它家的三目摄影头号称最远探测距离可达350米,一般的激光雷达也就是300米左右吧。另外它还能生成10倍于激光雷达的稠密点云,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这套三目系统确实可以达到激光雷达的效能,可以作为激光雷达的平替。





但我为什么要加个“一定条件”呢?因为三目在暗光、炫光、逆光等环境以及雨雪大雾之类的恶劣天气下,它的感知能力明显不如激光雷达。此外,对于物体外形和距离测量的精准程度也肯定是远远不如的,不然为什么目前高精度工程测距仪都是激光雷达?这些是先天缺陷,光靠提升芯片算力、优化算法,能缓解,但不可能完全解决。所以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三目就没法完全代替激光雷达了。其实比亚迪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天神之眼”的中高阶方案仍然用的是激光雷达。





那么,“三目”方案的智驾会不会没有激光雷达方案安全呢?其实也不会。因为目前国内主流的智驾方案,特别是高阶智驾的运作还是采用偏保守的策略,安全为先。如果采集的信息不符合条件,决不会强行去启用,要么把控制权还给驾驶员,要么刹停或减速。它现在还是作为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你这个驾驶员的作用。



所以实际使用时的区别,可能你遇到某些复杂路况、某些区域、或者比较差的天气或光线下。采用三目方案的,判定不符合条件,智驾就无法开启和激活,而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这时却可以。但也不会出现有的人担心的那种:后者没事,前者撞了的情况发生。会不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其实更多和厂家的算法、策略和大数据驯化有关。





而从实用性来说,其实大多数车主一般是在高速路或者长距离城际通勤时,会想到使用智驾。而城市日常基本是自己来驾驶,实际使用差别并没那么大,所以通过这个平替方案,能让更便宜的车,也用上高阶智驾,还是挺好的。此外,其实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国产后,相信要不了多久,激光雷达也会变成“白菜价”。到那时,包括“三目摄像头”在内的纯视觉系方案,慢慢会退居二线或者是下放到三五万的车型上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