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汽车业界掀起了一场重大波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细节陆续公之于众。

2月11日,有关双方合作采用“智选车”模式的消息不胫而走,并初步将合作品牌命名为“尚界”。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汽集团的股价随之上涨,当日涨幅超过7%,成交额突破15亿元人民币,充分彰显了市场对于此次合作的密切关注。

据财联社2月18日报道,从广汽集团内部人士处获悉,华为与广汽合作的GH项目全新品牌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上市。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与传祺M8乾崑系列形成差异化竞争。未来,该品牌将凭借华为的技术优势与广汽的制造实力,在高端市场展现其独特魅力。

这一系列最新动态让行业再次聚焦华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早在2021年,上汽集团董事长就曾发表言论,强调“不能让华为成为汽车行业的安卓,成为行业的灵魂,上汽要做自己的灵魂”,这一观点在汽车行业引发了广泛讨论。

如今,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以及广汽与华为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再次引发了关于技术与品牌主导权的热烈讨论。这不仅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更有可能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车企与科技公司的“灵魂”博弈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三种:零部件供应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 在零部件供应模式下,华为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汽车零部件,如AR-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电驱等。这种模式下,车企在技术和品牌方面具有较高的主导权,华为仅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合作,对整车的整体架构和品牌塑造影响较小。

HI模式下,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云等五大系统。 尽管车企在车辆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对华为的依赖程度较高。例如,阿维塔11全系标配华为智能方案,包括3颗激光雷达在内的34颗传感器以及深度定制的鸿蒙座舱等。然而,阿维塔在品牌定位、营销渠道等方面依然保持自主决策。

智选车模式则是华为深度参与整车环节的合作模式。 从产品定义、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甚至销售与宣发,华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赛力斯的问界系列为例,华为不仅提供技术,还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助力问界汽车的销售。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在技术和品牌营销上的主导权更为突出,车企的自主性相对受到一定限制。上汽与华为采用智选车模式打造“尚界”品牌,这一合作引发了外界对上汽品牌主导权的关注。如何在借助华为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保持自身品牌的独立性和特色,成为上汽面临的关键挑战。

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则采用了一种全新模式,即联合设立GH项目公司,专注于30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的开发。这种模式强调技术融合与联合办公,双方在合作中的主导权分配尚不明朗。但从广汽的角度来看,其希望通过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打造高端品牌,提升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又能确保自身在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车企在与科技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平衡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关系,以确保自身对技术和品牌的主导权。上汽在与华为合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身在智能驾驶、电动化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投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Momenta等,上汽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上汽注重将自身的品牌理念和文化融入到与华为合作的产品中,强调“上汽制造”的品质和特色。

广汽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尽管广汽希望借助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打造高端品牌,但同时也在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确保在合作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广汽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队伍,以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在品牌营销上,广汽突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通过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一些车企还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增强自身在与科技公司合作中的话语权。多家车企联合起来,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共享数据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对单一科技公司的依赖。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车企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与科技公司的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条件,保障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主导权。

新能源市场的“楚汉争霸”

上汽与华为携手推出的“尚界”品牌,精准定位年轻化市场,价格区间设定为17万元至25万元。这一市场定位旨在捕获追求时尚科技、对智能出行抱有高期望的年轻消费群体。首款车型基于上汽飞凡品牌的现有产品进行开发,尽管在外观上改动不大,但在核心技术层面,与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

华为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精确识别路况,提供自动驾驶功能,为驾驶者营造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同时,车载智能互联系统实现了车辆与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无缝连接,让年轻用户在车内即可轻松操控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践行智能出行的理念。这种智能化的升级无疑将增强“尚界”车型在年轻市场的竞争力,充分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科技感和个性化的追求。



广汽与华为共同打造的“向往”品牌,则锁定了高端市场,首款车型被定位为30万元级别的豪华MPV。广汽在MPV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此次与华为的合作,引入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有望为其高端品牌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将提升车辆的驾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满足高端消费者对品质与科技的高标准需求。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的鸿蒙系统将为用户带来更为流畅、智能的交互体验,进一步巩固“向往”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面对上汽、广汽与华为的合作,特斯拉和比亚迪或将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特斯拉可能会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和普及,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可能会优化产品成本结构,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以应对来自“尚界”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压力。比亚迪则可能会加强与其他科技公司的合作,提升自身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技术水平,以抗衡华为技术加持下的广汽“向往”等高端品牌。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线拓展方面,比亚迪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上汽、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无疑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分布产生深远影响。 在15万元至25万元的市场区间,“尚界”品牌凭借华为的技术加持和上汽的制造实力,有望从特斯拉、比亚迪等现有品牌手中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尚界”的智能化配置和年轻化定位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原本倾向于特斯拉Model 3或比亚迪秦PLUS EV等车型的年轻消费者。

在30万元级别的高端市场,广汽“向往”品牌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豪华MPV将对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EV等车型构成有力挑战。“向往”品牌的高端定位、华为的智驾技术以及广汽在MPV市场的经验可能会吸引那些追求高品质、高科技的消费者,从而改变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2025年行业格局生变

车企与科技公司的携手合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在技术主导权的议题上,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数据已成为双方争夺主导权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车企需巧妙地在合作中平衡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关系,以确保自身在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受侵蚀。

在市场竞争格局层面,上汽、广汽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分布产生深远影响。特斯拉、比亚迪等现有市场领导者亦将面临新的竞争态势,市场竞争态势预计将进一步激化。车企需审慎应对这一变化,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

在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开放合作与自主研发各有其独特优势与局限性。车企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审慎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寻求最佳平衡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要求车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态势。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促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唯有那些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车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这一行业发展趋势,车企应积极应对合作中的挑战,紧抓发展机遇。在技术研发方面,需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上,应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与传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在市场拓展方面,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深入了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唯有如此,车企方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实现创新发展,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 者 |元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