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无涯,编舟渡之。做书的过程就是用热情和技艺,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浩瀚的字词海洋里编制一艘小船,彼岸是梦想。
“世纪阅读”公号特辟“编舟记”栏目,围绕“如何做好一本书”的主题,以编辑手记的形式分享策划思路、总结营销案例,回顾出版过程,讲述编书故事。今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辑徐珏,将与大家分享《绿野仙踪》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以及编辑这本书过程中的独特感悟。
凡是图书的策划、责编、营销编辑,如果想留存您运作一本书的记忆,均可投稿shijihaoshu@163.com。
在丰富的童话世界,自然和所有的心灵都将为你打开。
——徐珏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辑
可能每个编辑从小都有一个文学梦或者编辑梦的吧。
我的梦的萌芽是在初中一次文学座谈会上。那次座谈会来了一位年轻女编辑,她来采风,想了解现在的初中生都在想什么,生活里都有些什么。但是她给我反向种了草,她谈起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说她的理想就是有个小小的女儿,带着她在梧桐树下散步。
当时的我想,这理想也太梦幻了。每天编着喜欢的作品,闲来还能自己创作,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她会看妈妈编和写的书。这位编辑编织出来的人生场景堪称一剂长久的催化剂,我就一直一直执拗要实现这样的生活。终于,我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年实现了当上一位编辑的理想。但是我日常的编书领域是成人文学书,并不适合孩子看。我就忘记了要给孩子编书的夙愿。直到有一天,我每天例行公事般打开版代发来的信件,被一本西班牙版的插画《绿野仙踪》吸引:哇,这不是一本理想之书吗?
这套插画是如此独特,不是我女儿平时看的那些图画书,当然那些书也很好,但是我不会有把它们挂在墙上的想法。但是这本书里的插画,让我有一种想像,它们在一个小小的画廊里,然后我和我的小女孩嘻嘻哈哈漫步在这个画廊里,快乐地浏览讨论着。
不信,你们来看看这些插画:
伊万•巴雷内克亚为本书绘制的彩色插图
于是我决定了,我要买下这本插图本的版权。
事情很顺利,领导支持,版权部门的同事也交涉顺利,不久它的版权就成为了我社的囊中之物。
此前我其实从来没有做过童书,而且呢,我自己也不是很想把它定义为“一本童书”。因为我理解的女儿的那些童书,她会在过了一个年龄阶段时,就会对它们做一次告别,它们并不会成为她的长久陪伴之物。它们是我亲手挑选出来的,或者是她很心爱的,当然很好,但是随着她的长大,这些书就变成小了的鞋子和衣服,要被传递给下一个小孩。但是这本《绿野仙踪》,我希望它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艺术性图书,它会待在她的书架上,等她成年后,它还会待在书架上,并且会想着拿出来翻阅。
于是我开始想象这本书的样子,并把它付之实现。
它应该是大开本的,像一本小小的画册,纸张也要非常能呈现作者的这些表达,颜色的还原要很棒,每一幅插图都能让观看的人津津有味看上好一会儿。
它应该是精装的,因为精装更易于长久待在书架上,它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位了解儿童的女性,设计的字体是有着纯真之气,但不能幼稚。
还有,它应该是一本中英双语本,因为8岁的女儿已经能看懂英文了,这个英文部分还要配上1900年的第一位插画师斯丹诺的插画,这样的一本书,对照译文和插画,能看出这个故事一直在生长。
然后幸运的是,这本书的设计师LIKA,印务孙侃帮我一一实现了这个心愿。设计师和我一样也是有着一位可爱女儿的妈妈,所以她立刻GET了我想要的感觉,并且把插画的元素揉进了自己的构图里,使得封面呈现出一种丰富、诙谐的效果。书里的插图色彩鲜艳而有冲击力,为了使得中文版能更好地还原插图的细节,印务孙侃带着我去了苏州的印厂,幸运的是印厂的老板也是一个视书如珍宝,并且很抠细节的人,他比照着原版图书,几乎每一张彩图都反复调整墨色,使之完美呈现。
印务孙侃在和印厂老板比照原版书调色
成书后,同事胡枫和西子卡为书拍了场景化美照
当我把这本书给到那个在少年时想象的、在现实世界落地生根的小女孩时,她开心极了,她在黄昏的书桌旁,在夜晚眠床上反复地阅读这个100多年前的故事。她看着这些诙谐有趣的插图哈哈大笑,她为多萝西的冒险经历牵肠挂肚,不时来和我汇报,妈妈你知道多萝西被龙卷风卷走了吗?妈妈,你知道她碰到了谁?妈妈你说小胆狮胆子小不小?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时间的珍珠。
我记录下来的女儿看书后的对话
更让我快乐的是,我收到了不少喜欢这版《绿野仙踪》的大小朋友的反馈。著名同事鸦鸦湖居士发来了在自己的“望野”咖啡馆里和女儿共读《绿野仙踪》的温馨照片,还有一位朋友说小女儿非常喜爱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流泪了。有一位读者说30年前看的就是译文出版社的这个译本,30年后和孩子一起看起了新版本,感到很特别。这些鼓励认可的话语让我觉得自己作为这本书的编辑真是太幸福了。
寒假到了,我提议我的小女孩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下她阅读过的书籍,她立刻毫不犹豫选择了这本《绿野仙踪》,看着她稚嫩认真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读这本书的感受,我想到安徒生的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在丰富的童话世界,自然和所有的心灵都将为你打开。
亲爱的小女孩们,希望书能成为你们一生中长久的陪伴之物,成年之后,在人生的困顿中,常常会回忆起童年时滋养过自己的童话,并从中汲取重新出发的勇气。
我的小女孩在社交媒体上介绍妈妈编的《绿野仙踪》
谢谢你,《绿野仙踪》,谢谢你,弗兰克·鲍姆(本书作者,美国童话之父);谢谢你,张建平(本书译者,“翻译成就奖”获得者,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师长);谢谢你伊万·巴雷内克亚(当代西班牙插画家,2011年Euskadi文学奖插画奖获得者);谢谢你威廉·华莱士·丹斯诺(《绿野仙踪》1900出版之初的的插画家);谢谢你,郑春华,对,就是那个少年时遇到的女编辑,她就是女儿小时候喜爱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作者,时间就是把这些生命中的吉光片羽串联在一起,成为烛照人生旅程的光……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