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焦守广 通讯员 赵梅 关天星
2月1日凌晨,山东济泰高速,警笛声划破夜空,一辆救护车往济南方向急速飞驰。
车窗外,绵延起伏的山丘被夜幕笼罩,车窗内监护仪发出滴滴响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担架上一位老人意识模糊,生命体征微弱……
万家灯火还沉浸于春节喜庆氛围之时,一场关乎生死的紧急救援正在上演。
绝望中寻找希望
66岁的朱女士家住临沂,1月31日正月初三,本是阖家团圆、充满节日氛围的日子,朱女士却突然被病魔击倒:早上9点,毫无征兆地突发恶心呕吐,腹痛不已。
一开始,家人以为老人只是普通的肠胃问题,便带她到当地诊所打了针。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后,到了下午3点多,老人竟突然意识模糊,这让全家人慌了手脚,赶紧将她紧急送到当地医院。
胸腹主动脉CTA结果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并局部破裂,周围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盆腹腔及右肾周有大片状高密度影,下腔静脉狭窄。这个结果,对于张先生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虽然不太懂CT血管造影报告,但我知道,母亲腹腔里长了主动脉瘤,而且已经破裂了,会危及生命。”张先生焦虑地说道,“更揪心的是,母亲吐的、拉的、尿的都有凝固血块,情况太危急了,当地医生建议转去济南的大医院。”
半夜1点多,救护车带着老人驶向济南。一路上,夜色愈发深沉,每一分每一秒,都与老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2月1日凌晨4点多,救护车抵达济南。然而,张先生一家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的求医之路竟是如此艰难。他们先后辗转了4家医院,满心期待着能有医院接收老人,可现实却一次次让他们失望。由于春节期间医院人员相对较少,床位紧张,再加上老人病情极其危重,几家医院都无奈地表示无法收治。“那种感觉太绝望了,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浇灭。” 张先生回忆起这段经历,眼眶泛红,“当时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好在,命运的天平在这一刻悄然倾斜。有个医生告诉张先生,可以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试一下。
生命接力的转折
早晨6点,当救护车赶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时,希望的曙光终于出现。值班医生迅速了解情况后,马上打电话请示主任。“一大早,没想到对方第一时间就接了电话,而且马上拍板说立即安排手术。”张先生满是惊喜与感激,“那一刻,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朱女士被快速转入急诊医学科,急诊科又迅速联系血管外科。医院绿色通道全面开启,各项检查、术前准备工作进行着。张先生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背影,进行手术签字的时候,不免有些恍惚。
经过初步诊断,老人的病情极为复杂:腹主动脉瘤破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气肿、腹腔感染、贫血、腹主动脉扩张、血肌酐升高,每一项病症都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老人的生命。
2月1日上午11点,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手术室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无影灯下,副主任医师刘兆轩带领着手术团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术中。“患者病情紧急,术前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对症处理。”刘兆轩介绍,手术的具体组成包括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髂动脉支架置入术、腹主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髂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腹主动脉造影。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差错。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手术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众人的心。
手术室外,张先生和家人焦急地等待着,每一秒都无比漫长。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手术顺利,母亲能够平安度过这一劫。
度过另一个“难关”
经过140分钟与死神的“较量”,手术终于顺利完成。这140分钟,对张先生一家来说,无疑是一场漫长的煎熬。当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时,张先生和家人相拥而泣,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然而,另一个“难关”接踵而至。由于朱女士病情较重,有基础病且肺部发生严重感染,术后仍需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治疗。在ICU里,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着她的生命体征。每一次数据的波动,都可能意味着病情的变化。
2月5日上午,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刘檄文带来了好消息:“今天是老人接受介入治疗后的第4天,各项指标都比较好,很快将转入普通病房。”
这个消息,如同春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张先生一家心头的阴霾。
2月6日下午,张先生来到血管外科,代表母亲向医务人员赠送锦旗和鲜花,并手写了两封感谢信。“从大年初三上午突然发病,到今天为止,我母亲已经顺利渡过一道生死难关。我们全家非常感激救治的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齐心合力救了我母亲的命!”张先生激动地说。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朱女士安静地坐在老家院子里,任凭阳光轻柔地洒在身上。她微微眯起眼睛,享受着这久违的惬意时光。
微风拂过,撩动着一切,也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