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齐鲁大地春意萌动。2月22日,一场关乎“粮袋子”与“钱袋子”的科技盛会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启幕。由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主办的“玉米大面积丰产协同推进”技术培训会,汇聚全省农业战线“最强大脑”——200余名来自全省的农业专家、种业领军者、种粮大户及新型经营主体代表齐聚济南,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卷,共绘玉米丰产高效新蓝图。
“玉米大面积丰产协同推进”技术培训会现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玉米单产提升是破题关键!”会议伊始,山东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杨英阁的开场掷地有声。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背景下,这场培训会既是一场技术“及时雨”,更是一份春耕“动员令”。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齐世军讲述了近年来玉米所的科研成果,强调要突破传统思维,把好品种与好技术‘捆绑’推广,让农科院品种和技术“两翼”齐飞。“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技术,遇到农业生产的任何问题,希望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我们,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齐世军说。
“玉米水肥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浇水施肥’,而是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精准‘命中’玉米需求。”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的报告以“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为主题,用多组数据展示玉米水肥一体化的成效,为众多种植户提供了科学种田、精准节水节肥的思路。姜雯介绍,通过水肥协同调控,示范田亩均节水30%、节肥20%,产量提升12%。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进行现场报告。
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成员、省农科院玉米所的青年专家高英波博士,以“玉米绿色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题作报告。他以试验数据分析了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并对玉米生产潜力及高产创建做出指导。“叶片夹角差1度,通风透光效率可能差10%。高产群体构建,就得像绣花一样精细。”
随后,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玉米所丁照华研究员对国家主导品种“鲁单510”进行选育与生产特性分析。“‘鲁单510’的优势有很多——高产、抗倒伏、耐密植、抗病、粮饲兼用、耐盐碱……”他细数品种优势,也将该品种的短板一一介绍。“打破传统思维,用心用情、设身处地去干事!”丁照华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参会人员。
200余名参会人员认真听报告。
“种地不能光靠老经验,得信科学!”费县种粮大户潘金宣的发言道出新型农民的心声。往年他试种鲁单510,配合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创出每亩900公斤的夏玉米高产数据,今年他准备继续种植300亩鲁单510。“农科院专家带着设备住进俺家地头,测土配肥、全程指导,土地真能生‘金’了!”
费县种粮大户潘金宣上台分享种植经验。
省农科院牵头探索品种、技术两翼齐飞的多元化成果转化之路,计划在全省所有地市全面铺开,对接100个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以星星之火,形成大面积丰产的燎原之势。在会议现场,省农科院、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7个经营主体代表进行了玉米大面积丰产模式场景打造签约。
会议结束后,参会者们的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满“干货”,意犹未尽的讨论仍在继续:“水肥一体化设备投入多少?”“智能监测系统咋联网?”……正如丁照华研究员所言:“这场会议不是终点,而是协同攻坚的起点。实验室的‘金点子’变成田野里的‘金豆子’,才是真正的丰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