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人福医药(600079)、海思科(002653)、香雪制药(300147)、华润双鹤(600062)等。
本文核心数据:表面麻醉剂销售情况;表面麻醉剂盈利能力;表面麻醉剂供给品类分布
行业概况
1、定义:表面麻醉剂具有强穿透力的特点
麻醉制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其中表面麻醉制剂作为局部麻醉药品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其强穿透力,能够透过皮肤黏膜,可逆性阻断局部区域神经传导,使得局部区域暂时丧失感觉,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而实现局部麻醉效果。传统定义中对表面麻醉的定义作用于黏膜下的游离神经末梢,近年来表面麻醉的概念有所扩展,一些局部麻醉药通过改变剂型或加入一些提高穿透能力的物质,可以用于皮肤的表面麻醉。
2、分类:按主要成分划分了较多细分种类
表面麻醉剂按照其主要成分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酰胺类、酯类、芳酮类以及复合剂型表面麻醉剂,其中包括的细分种类众多,具体如下:
3、产业链:下游销售渠道较为全面
表面麻醉剂产业链的上游是原材料环节,包括原料药、药用辅料、药用包材等,其中原料药包括利多卡因、奥布卡因、达克罗宁等,辅料包括聚乙烯醇、甘油、医用消泡剂等;产业链的中游是表面麻醉剂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包括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盐酸丁卡因凝胶、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利丙双卡因乳膏等多种细分种类;产业链的下游是表面麻醉剂的流通与应用环节,销售渠道分为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全国零售。
从表面麻醉剂的产业链全景来看,产业链上游表面麻醉剂原料药供给代表性供给厂商有常州四药、鲁南制药、奥赛康药业、九泰药业等;在中游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扬子江药业、同方药业、绿洲制药、真奥金银花药业、健能药业、海思科药业等;在下游环节,由于表面麻醉剂属于处方药,销售渠道以医疗机构为主。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以扬子江为代表的部分中游表面麻醉剂厂商已具备了全产业链能力。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商业化稳步发展阶段
结合中国麻醉领域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主要经历了中药表面麻醉剂主导时期、化学表面麻醉剂新进入时期以及表面麻醉剂商业化发展时期。1959年以前,表面麻醉剂在海外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阶段,我国表面麻醉剂领域依旧主要以中药研究为主导。1959-2004年,化学表面麻醉剂逐步进入中国市场,1959年,上海天丰制药厂开始生产达克罗宁,1998年,利丙双卡因乳膏原研产品(商品名“恩纳”)在中国获批上市。2004年以后,中国表面麻醉剂市场进入了商业化发展时期,多类表面麻醉剂产品逐步被我国本土厂商研发出来并取得了国家的生产批文,行业产品逐渐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当前,我国表面麻醉剂行业已具备多种类产品成熟应用的能力,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以规范和指导性政策为主
在国家层面,政府直接针对表面麻醉剂出台的政策较少,行业相关政策主要涉及规范发展麻醉药品、防治胃癌、医疗美容手术规范等方面。截至2025年1月,国家层面表面麻醉剂行业相关政策具体汇总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产品批准上市产品分布情况
当前,中国表面麻醉剂取得国药准字批文的产品共有38款,包括多种产品,有效成分包括盐酸达克罗宁、盐酸奥布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等,其中,利丙双卡因乳膏占据批准上市产品中最主要的部分,共有11款产品获批上市: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月13日。
2、行业盈利水平较高
当前,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领域上市企业数量极少,取得相关资质、依旧开展表面麻醉剂业务且在年报中披露于表面麻醉剂相关内容的企业仅海思科一家,受制于客观数据条件的原因,前瞻采用海思科麻醉产品的毛利率水平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总体来看,尽管企业近年来毛利率水平略有下滑,我国表面麻醉剂产品的毛利率依旧水平很高,企业营业盈利空间很大。
3、2024年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5亿元
2021-2023年期间,我国表面麻醉剂市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米内网的数据,2023年全行业销售收入上升至21.60亿元,初步统计2024年有望接近25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代表性厂商主要分布在江苏省
总体来看,我国表面麻醉剂产业链上的代表性企业集中分布在江苏省,包括常州四药、扬子江药业、奥赛康药业等;辽宁省、四川省、湖北省、山东省、北京市也有部分企业分布。
从区域的产业链布局来看,江苏省拥有同时布局表面麻醉剂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和中游麻醉剂产品的扬子江药业;辽宁省拥有能够供应达克罗宁的上游企业九泰药业,以及能够研发生产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的绿洲制药。
2、企业竞争格局:扬子江药业拔得头筹
根据米内网数据,中国表面麻醉剂市场中扬子江药业、同方药业、绿洲制药等厂商占据行业较大份额。2023年,扬子江药业占据表面麻醉剂市场最大的市场份额,超过35%。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为行业核心趋势
在以医疗美容为代表性的下游需求领域的驱动下,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有望呈现以产品创新、合规发展和应用拓展为三大核心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2、2030年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接近60亿元
当前,在《“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出台背景下,医疗系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国民对健康重视程度愈发提升的情况下,将出现对胃癌筛查等医疗检查的确定性需求。由于内窥镜等检查手段对患者而言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痛苦,在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背景下。表面麻醉剂在胃镜、喉镜检查等传统应用领域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随着手术型医美合规化、品质化发展,医疗美容行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表面麻醉剂在中短期时间段内的高速增长。前瞻初步以15%的增速预测,到2030年,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6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表面麻醉(局部麻醉)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