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董兆瑞)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累计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打造50个左右老字号博物馆……日前,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2025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

今年将完成12个重点商圈改造提升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将有序推进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4个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完成中关村等12个全市重点商圈改造提升。

在打造地标性消费项目方面,今年将推进北京坊二期、湾里商业综合体、新国展二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隆福寺招商运营,加速推动王府井商圈“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在创新多元融合消费场景方面,将推动街区、近山、亲水、演艺、赛事、夜间、数字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累计推出10个以上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同时,进一步织密便民消费网络,持续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实现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继续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升,提升保障能力,做好节假日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

到今年底打造50个左右老字号博物馆

在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上,北京提出发挥红桥市场、王府井19号府、南阳共享际、首创·郎园Station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地的示范作用,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其中亿级规模品牌20个以上,千万级规模品牌80个以上。

同时,激发老字号生机活力,到2025年底打造50个左右老字号博物馆,拥有国家级和市级非遗技艺数分别达到50和90项左右,累计认定约15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北京老字号”品牌达到300家左右。

提升本土品牌价值上,北京将支持THE BOX、798-751等打造面向国际的国潮品牌展示平台。引导“北京礼物”主题店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北京优农”品牌建设,组织“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产品推介活动。

在打造国际美食之都上,到2025年底累计引进5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推动城六区、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区持续打造特色餐饮聚集街区,到2025年底累计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在繁荣首发经济上,北京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在京设立,推动重点重奢品牌旗舰店开业,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引进首店3000家。鼓励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关村展览展示中心举办智能科技产品首发活动。

此外,北京还提出焕新大宗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大自用汽车购置贷款支持力度。

全年将新推出100条主题游线路

在创新发展数字消费上,到2025年底各区建成3个以上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累计认定约30个“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带动直播电商产业聚集升级。

同时,加快文娱消费供给侧改革,鼓励市场主体拓展“文旅+科技”场景应用,推出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特色化文化产品。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动画周、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等品牌活动。

在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上,全年新推出主题游线路100条,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推进“乡村民宿+”行动,提升八达岭、龙湾屯、十渡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质,支持潭柘寺、周口店、石城等镇升级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在激活体育消费热力上,办好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顶级赛事,提升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传统品牌赛事影响力。发挥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等国际冰雪赛事龙头效应,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城市地标,推动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奥林匹克公园等区域体育消费聚集。

在拓展会展消费辐射效应上,今年将确保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部分年内投入使用,大力推行大型展览展销活动“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持续提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展会论坛影响力和市场化水平,推动更多高端会展资源聚集。

在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方面,北京将优化离境退税商店空间布局和商业业态,加大“即买即退”服务试点力度。持续推动天竺综保区保税研发、保税服务、保税租赁等业态进一步扩容,优化拓展‘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跨境电商体验消费新模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