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确实是道了,错误却是一点儿没改的。”2025年2月15日,人民网这句犀利的评论,像一记重锤砸向重庆燃气集团,揭开了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燃气费罗生门”的遮羞布。



当584万户家庭发现自家燃气表“发了疯似的转”,当抄表员举着手机闪光灯在深夜“偷拍”表盘,当空置房竟收到燃气账单时,这场涉及上亿元资金的民生风暴,早已不是简单的“抄表失误”能搪塞过去。




一切始于2023年4月那场轰动全国的乱收费事件。彼时重庆燃气集团上演了“教科书级危机公关”:董事长闪电免职、抄表工集体背锅、整改承诺写得“比高考作文还漂亮”。



然而十个月后的2024年1月,南岸区李阿姨发现自家燃气费从每月不足百元飙升至268元,江北王先生更是在20天内连收两张账单,而空置房出现“幽灵用气”的离奇现象,让这场“整改大戏”彻底沦为“皇帝的新衣”。有网友调侃:“去年免职的董事长,怕是去峨眉山修仙了吧?整改十个月还不会数数?”




重庆市监局2025年2月的通报揭开了惊人内幕:四个月内违规估抄、错抄气量超20万立方米,按每户至少多收200元计算,总额轻松破亿。

更讽刺的是,2023年四季度重庆燃气净利润暴增824%,而居民用气量仅微增3.2%,这种“魔幻增长”让精明的网友算出“重庆人给燃气公司打工的速度快赶上还房贷”。



面对民众“燃气表装了小马达”的质疑,企业所谓的“智能表升级”承诺被扒出部分区域仍在使用90年代手抄台账,离职员工爆料“系统里同一户出现三个读数”,堪称“数学奇迹”。


央媒三连质问直指要害:“为何屡教不改?整改何以失效?监管是否到位?”事实上,抄表员人均需负责4500户的超负荷工作、混乱的抄表周期(从25天到90天不等)、以及换表工作的无序,暴露的是系统性的管理崩塌。

去年让基层员工“背锅”的戏码今年再难奏效,毕竟“让月薪五千的抄表员为上市公司百亿营收背锅,就像要求算盘为计算机故障负责”。

这次810万元拟罚款看似严厉,但相比去年1200万元的处罚不增反减,难免令人质疑惩戒力度。


“我们需要看得懂的账单,不需要二次道歉!”市民的怒吼道出了核心诉求。当整改专班第N次进驻企业,当“零估累抄”这种明显违法的操作仍在持续,民众的耐心早已耗尽。

有面馆老板算账:月利润1万元却被扣3500元燃气费,“红油抄手还没涨价,先被燃气费刺了一刀”。这场涉及1/3重庆家庭的收费乱象,撕开的不仅是企业诚信危机,更是民生领域监管失效的伤疤。


眼下,专项调查组承诺三个月内清退多收费用,但经历过“去年全额退款承诺成空”的市民仍在观望。

毕竟,当垄断企业把民生工程变成盈利工具,当道歉声明沦为公关话术,要重建信任绝非退还费用就能解决。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不怕表转得快,只怕心黑得看不见刻度。”这场持续两年的燃气费拉锯战,最终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良心,更是整个社会治理的成色。

您家的燃气表还正常吗?欢迎在评论区晒出账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