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南安府大庾县有个小官吏名叫黄节,娶妻李四娘。李四娘为人放荡,喜欢结交一些风流子弟,私下里与他们往来密切。
她和黄节有个儿子,孩子都三岁了,可依旧收不住心,成天沉溺于男女私情之中。
有一天,黄节因为有公事,在衙门里住下了。过了十来天,李四娘和一个不知道姓名的奸夫勾搭上,带着这个三岁的儿子一起逃走。
出了城门没走多远,孩子看到眼前的景象很陌生,不停地啼哭。李四娘觉得非常麻烦,竟然把儿子丢弃在草丛里,自己和奸夫走了。
大庾县有个差役叫李三,正好到乡间去办公事。才出城门,就听到草地里有孩子的啼哭声,急忙往前一看,就见一个小孩躺在草丛里,拼命地大哭。
李三看了,心里非常不忍,又不见有一个人来照顾他,不知道这小孩的父母去了哪里。于是,走过去把小孩抱起来。
那小孩半天没见到人,心中害怕,哭得很烦躁。现在看到有人来靠近,虽然这人有些面生,倒也忍住了哭声,任凭李三抱着。
李三膝下无子,看到这个小孩心里很高兴,他想,怎么事情偏偏就自己遇上了呢,定是上天赐给他的。于是,直接把孩子抱回了家。
家里人看到孩子长得清秀,也都非常开心,把他养在身边,就当作是自家的孩子了。
这边黄节从衙门里出来,回到家,只见屋子里静悄悄的,妻子和孩子都不见了。
他惊讶地询问邻居,邻居们都说:“押司出去没多久,娘子就抱着小公子不知道去哪里了。门窗关得紧紧的,我们还以为是到哪个亲戚家去了,不清楚这里面的事。”
黄节也知妻子素来不检点,当下着了急,到各处亲戚家去询问,都没有下落。只好写下寻人招贴,到各处去寻访,还情愿拿出十贯钱作为给报信人的谢礼。
有一天,黄节偶然出城几里路,恰好经过李三的家门口。那李三正抱着从草地上捡来的儿子,笑嘻嘻地陪他玩耍。
黄节仔细一看,认出了自家孩子,当即喝问李三:“这是我儿子,你怎么把他抱在这里?我的妻子到哪里去了?”
李三回答:“这孩子是我在草地上捡来的,哪里知道什么娘子?”
黄节很气愤:“我妻子失踪,我到处张贴了寻贴,这事情谁不知道呢?现在我儿子在你这里,肯定是你作奸犯科,引诱藏匿了我的娘子,你还有什么可以辩解的?”
李三坚持之前的说法,“我就是捡到的,哪里知道这些事情。”
见状,黄节扭住李三,大声喊冤。
喊声惊动了周围的邻居,大家都围拢过来看。
黄节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众人。
众人说:“李三原本就没有儿子,抱来的时候确实有些来历不明,却不知道是押司你的儿子。”
黄节说:“儿子在他这里,可我的娘子还不见踪影,肯定是他一起拐骗来的。”
众人说道:“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
此时,李三也着急了,道:“我哪里见过什么娘子?那天在草地上,只看到这个孩子在那里哭,我就抱回了家。现在既然是押司你的儿子,我认倒霉,还给你就是了,怎么还要冤枉我有什么娘子?”
黄节破口大骂,“放你娘的屁!是我冤枉你?我明明贴了寻贴在外面的。你这个奸徒,我要到官府去和你理论!”
接着,又对众人说:“麻烦各位帮我带一带,把他带到县里来。事关拐骗良家子女,也是你们地方邻里的责任,别让他跑了!”
李三直着脖子喊,“我没做亏心事,随你去见官。自然会弄清楚,我一辈子也不会跑。”
就这样,黄节跟着众人押着李三,抱着儿子,一直来到县里。写了一纸状词,把上面这些事情一一禀告给县官。
县官审问李三。李三只说在路上遇到孩子就抱回家了,这是实情,并不知晓其他的情况。
县官说:“胡说!他家不见了两个人,一个孩子在你家了,那另一个人又在哪里?你这样奸诈,不打你是不会招认的。”
于是就给李三用上了刑法,打得他死去活来,李三却还是不肯招认。
县里和黄节一样的小官吏有二十多个,多护着自己这一行的体面,一齐来跪禀县官,请求他严厉追查。
于是,县官又对李三重刑拷打。
李三实在受不了了,只得委屈招认,“因为我家里没有儿子,看到黄节的妻子抱着儿子在那里,就把她杀了,偷走了他的儿子回家。现在被抓住了,情愿受死。”
县官接着问道:“尸体现在哪里?”
李三回道:“我怕被人看见,就扔到江里去了。”
县官令人记录了口供,取了供状,定下罪名,把李三关进死囚牢里。吩咐当案的孔目写成招状,只等写完文卷,就送到府里去决定。
孔目又因为黄节的缘故,把李三的案情写得毫无破绽。
当时是绍兴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文卷已经完成,李三被从狱中提出解送到府里。
作为杀人重犯,他脚戴镣铐,手戴手铐,头上还戴着木枷,跪在堂下,只等点名后被押解上路。
忽然间,晴朗的天空变得阴云密布,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的枷锁全都自行脱落。
又听得霹雳一声响,当案的孔目被震死在堂上,二十多个小官吏头上的吏巾,都被雷风卷走。
县官吓得浑身发抖,过了一会儿才镇定下来,让人把孔目的尸体检验查看,只见他背上有用朱红写的 “李三狱冤” 四个篆字。
县官把李三叫过去询问。李三兀自呆呆地站着,就像丢了魂一样,听得几声呼叫,才回神答应。
县官问他:“你身上的枷锁,刚才是怎么解开的?”
李三回道:“小人眼前一片昏黑,就像在梦里一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晓得身上的枷锁是怎么脱掉的。”
县官心里明白这件事定有冤情,就问李三:“前些日子,那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三说:“确实不知道是谁丢下的,他在草地上啼哭,小人不忍心,就抱回了家。至于黄节妻子之事,小人一点都不知情,是受刑不过才屈打成招的。”
县官此时又惊又悔,道:“今日看起来,果然与你无关。”
于是,当场释放了李三,并让黄节和差役另外去寻找李四娘的下落。
后来,李四娘终于在别的地方被找到了。
由此可见,天下之事,常常在似是而非之间就冤枉了好人。若不是雷神显灵,李三险些就无法洗清冤屈了。
故事出自《二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