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光迪
在江苏苏州太仓港码头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港集团太仓万方国际码头有限公司门机班副大班长、高级技师褚锋正和一线操作人员交流。
“我们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职工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工人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小,不少操作技巧和创新方法还有待普及。”门机轰鸣,却难掩大家交流的热情。
“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提升要同步进行。”褚锋说。今年春节前后,他走访了太仓港及周边的多个港口企业,了解行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需求,谋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思路。
近些年,褚锋一直关注产业工人的发展。2024年全国两会,褚锋提交了关于激发企业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减轻企业在培训方面的负担等。这些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在调研中,褚锋发现,许多企业在技能培训方面存在培训资源不均、知识传递不畅等问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中,职工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较为有限。“真正实现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还是要进一步推动技能培训的普及。”褚锋表示,希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进行培训,同时推动产业改革和职工创新活动的深度结合,鼓励工人们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和流程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今年,褚锋将在继续关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同时,提出关于如何完善税收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更为具体的建议,让更多产业工人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记者手记
“给予产业工人更多关注和支持”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港口作业和技术创新的工人代表,褚锋的生活几乎就是在码头、车间和企业之间往返。他深知,将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是产业升级与行业进步的必然要求。“全社会应当给予产业工人更多关注和支持。”褚锋表示,作为一线产业工人的代表,他将继续倾听工人们的心声,关注他们在技能提升、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工人群体。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