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横空出世,掀起全球人工智能话题热潮。日前苏州召开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积极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这让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江苏省决策咨询重点研究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宋青备受鼓舞。
宋青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研究工作。眼下,包括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技术正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她向记者透露,今年就将围绕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逐“绿”前行,需要久久为功。苏州科技大学以全方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己任,宋青是“江苏省购买碳汇第一人”,这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候大家对“碳达峰”“碳中和”还不太了解。2010年,在宋青的倡导带动下,苏州建立首个巾帼“碳汇林”,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倡导低碳植树理念,增强全社会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意识。
眼下,“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知晓度很高的热词。在这样的背景下,宋青把目光投向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特征的农业,推动构建基于农业碳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既有利于夯实粮食生产的安全基底,又能够筑牢固碳增汇的生态屏障。促进农业碳汇价值的市场化运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集约化运营,可以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形成农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中国方案”。凡提案,必调研。宋青以“解题者”的姿态,结合前期调研,准备在此次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建议。
说到过去的这一年,宋青用两个词来形容:充实、难忘。作为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委员,她步履不停,赴江苏、福建多地参与了专题调研等活动,聚焦的主题包括“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等。“这一年,我还当选了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宋青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委员,她深感使命光荣。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宋青还在姑苏区建立了苏州首个全国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打开更多履职新场景,聚焦打造展示人文经济学苏州实践的最美窗口,探索人文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在市政协和姑苏区政协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构建全国及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机制,在“双向发力”中奉献所学,做优做强科学决策“外脑”。今年,宋青还准备围绕青年社区建设赋能城市更新助力人文经济融合发展资政建言,把先行先试的苏州探索带到北京,为科学决策作出委员履职应有的贡献。
【记者手记】
在深耕领域久久为功
如何写好委员“作业”、答好时代“考卷”?对于宋青来说,在深耕的领域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是委员履职应有的打开方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留着齐耳短发、看上去温婉娴静的宋青,在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时,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陪伴式”履职的坚守,是知行合一的干劲和韧劲。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