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丽香铁路线上。 赵庆祖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记者严冰)2月22日,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圆满收官。春运40天(2025年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1%,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5.1亿人次,同比增长6.1%;公路人员流动量83.9亿人次,同比增长7.2%(其中,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量79.4%,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2.2亿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民航旅客发送量9020万人次,同比增长7.4%。
40个日夜,超90亿人次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往来穿梭,既彰显了流动中国的澎湃生机与活力,也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运总体平稳有序,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协同联动,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平安便捷出行。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用好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的优势,特别是充分利用去年新开通运营的沪苏湖、集大原高铁等新线能力及春运前投用185组新造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加大运力投放,客座能力同比增长8.4%,客运能力投放创春运历史新高。在跨境旅客运输组织方面,春运期间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3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2%,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4.1万人次,同比增长54%。
得益于中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春运跨境出行需求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日均国际客运航班(往返)1921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