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正打算歇会,就接到了闺蜜打来的求助电话。
本来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结果她一开口就问:“我今天难得兴起,想煮个虾,结果锅里好多泡沫,这是正常的吗?要撇掉不?”
其实,在生活里,像虾这样烹饪时会产生泡沫的食物还有很多。这些泡沫究竟是该保留还是撇去,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要是你对煮虾泡沫的问题还不太清楚,不妨从下面找找答案。
1
这2种泡沫
内含杂质,最好撇掉
01火锅中的泡沫
我们吃火锅时一般少不了肉、海鲜等食材,可这些食物因为含有蛋白质、皂苷类物质,会产生丰富的泡沫,加上火锅久煮,食物里面的嘌呤、血水等杂质也被融进了泡沫中,因此,对于这些泡沫建议撇掉,否则有健康隐患,易升高尿酸。
02煮虾的泡沫
虾在处理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去除表面的杂质、黏液以及体内残留的血水等。
这些物质在热水中会发生反应,随着水的翻滚,它们会被带到水面,与水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泡沫。比如虾头部分可能残留一些泥沙等杂质,在煮的时候就容易促使泡沫产生,一般最好撇去不要,否则腥味会留在汤水中,影响虾肉的口感和味道。
2
这种颜色的肉汤泡沫
一定要记得撇掉
而对于煲骨头汤和肉汤产生的泡沫需不需要撇去,却得分情况:
01炖肉初期的泡沫多呈红灰色,要撇掉
很多朋友在炖肉初期,为了口感好,会先把骨头、肉类焯个水,此时会产生很多红灰色的泡沫,一般多是肉类中的血沫及杂质,建议撇掉后,再次用清水清洗,这样可以去腥。
02久煮后的奶白色泡沫,去留皆可
等到正式熬煮时,汤里还会出现泡沫,不过此时的泡沫量较少,颜色奶白,里面大多是一些被溶解的脂肪,只要不是正在减肥、怕胖的,此时的泡沫可去可不去。
3
豆浆多泡沫不用撇
可能是“假沸”需再煮
还有些朋友在早上煮豆浆时,可能会看到豆浆突然出现大量泡沫。
这其实是豆浆的“假沸”现象,因为豆浆中含有皂甙,当加热到80-90℃时,皂甙会使豆浆产生大量泡沫。
此时虽然看似豆浆已经煮沸,实际上并未彻底煮熟。如果喝了这种“假沸”状态下的豆浆,会干扰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引发消化不良,要是摄入过多,还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所以,对于这部分没熟的豆浆,可以不用撇去泡沫,仅需转小火继续煮几分钟,煮至泡沫完全消失,即可放心喝。
4
这3种泡沫无害
可食用保留
01茶泡沫
让茶水产生泡沫的是一种名叫茶皂素的物质,属于皂苷类,有研究表明,茶皂素不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还能抑制脂肪吸收。
02果蔬汁泡沫
鲜榨果蔬汁上的那层泡沫营养格外丰富,富含矿物质和活性酶,对人体很有好处,有助于养颜护肤、增强免疫力。
不过,这些活性酶很容易被氧化,因而鲜榨果蔬汁要尽快喝掉。
03粥、面泡沫
这些泡沫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米、面粉中的蛋白质、淀粉溶解在水里面,使得水的黏度增大。水温不断升高,泡沫就越多,等你关火后,这些泡沫就会消失。
一般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危害,不需要撇去,粥里的泡沫消失后,表面还会悬浮一层比较粘稠的物质,这也就是老话说的“米油”。
而《本草纲目》中曾记载,米油还能养胃阴、补元气,很适合脾胃不好、元气不足的人调养身体。(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