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档电影的登顶似乎让人们为之振奋,根据2月18日灯塔专业版最新数据,(哪吒2)已经超过《头脑特工队2》123.19亿的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名!媒体纷纷称之为,“魔童”哪吒用风火轮点燃了银幕,更铸就了一段属于中国电影的传奇。

事实上,在好莱坞长期统治下的全球影视圈中,很少有中国电影能够打破裂缝,这一次,哪吒确实创造了奇迹,这背后无疑彰显了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除此之外,在影片中所彰显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反抗精神以及反抗威严父权的掌控也是较为罕见的。这在一向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环境中的确令人不可思议,毕竟以当下的语境来看,反抗命运似乎尤为艰难。

如同电影中所言“我们一退再退,现在彻底没有退路了,不能再退了。”那么,在这样一个人人相对低迷、过于麻木的社会环境中,中华文化中蕴藏了哪些精神瑰宝?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激励?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PART1 探寻神话之源

《封神演义》相传为明代许仲琳所作,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约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以姜子牙辅周伐纣为历史背景,糅合了大量民间神话与传说,讲述了阐教与截教众仙之间的智勇较量,以及岐周诸将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

书中神怪众多,各怀绝技,络绎不绝,次第登场,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法,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传奇,对后世的戏剧、曲艺、小说等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神演义:绣像珍藏版》共收录150幅古典绣像插画,其中人物绣像50幅(出自清代墨绘本《封神真形图》),置于正文之前;正文每回配图1幅,共100幅。完整收录托名明代文学家钟伯敬的近2万字206条批注,句句切中肯綮,令人直呼过瘾。



荐书:《封神演义:绣像珍藏版》

作者:许仲琳/钟伯敬 批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绣像珍藏版(全两册)

PART2 敬畏自然与神明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秩序的朴素认知,在四季流转的岁月里,古人将这种虔诚和敬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独特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对自然与神明的尊重和敬仰。

《岁时请神:中国诸神图志》以传统12月令节日为线索,系统性梳理了自古以来民间以岁时为序的神仙体系,娓娓道来百余位神仙传说故事,映射古人千年来的精神追求,讲述中国人独有的仪式感。

天地未开前的浑沌,挥舞着战斧的刑天,皮影沿袭了对《山海经》等中国古典神话最生动、最具民俗色彩的图像表达;《封神榜》中的殷郊被封为执掌人间祸福的太岁,《西游记》中的只会炼丹的太上老君曾被奉为最高神,在本书中,你可以重温经典文学的人物形象。

秦始皇泰山封禅、汉武帝祀后土并赋《秋风辞》,寻踪历史人物对天地诸神的敬意;古人将风雨雷电与庄稼收成联系,创造出人兽结合的神仙形象,探究古人纯真朴素的自然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北斗九星、二十八星宿,本书还可以助力你追溯天文与信仰的深厚历史渊源。

《岁时请神:中国诸神图志》堪称一部中国诸神众仙的百科全书,共整理各地区皮影文化中共计166位神仙形象,用文字详解其由来发展。本书图文并茂地探究了古人的自然信仰与神话宇宙观,让人进一步追溯了中式审美与想象力的历史源流。



荐书:《岁时请神:中国诸神图志》

作者:李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PART3 感受历史流转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承前启后的鼎盛时期,总是引人无限遐想。自上元佳节至年终之祭,从都市乡野到神灵世界,从市井行业生态到巫术活动种种……唐人的生活习俗与思想观念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这在他们的时间意识、节俗文化、妇女观念、人格理想、神灵信仰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由程蔷、董乃斌撰写的《浮世长安:唐代的民俗与人文》一书,将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运用诗文、史籍、笔记、小说等材料,从唐代的岁时节日、都市生活、各类妇女习俗、文人风貌、神灵崇拜与巫术禁忌、民间文学与技艺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唐代民俗。

作者以民俗学视角研究这些文献,讲解严谨而辩证,涉猎广泛又充满细节,让活生生的大唐世界得以从故纸堆中浮现。书中多角度再现唐人的日常生活情境与唐朝的时代氛围,挖掘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展现了唐人多样的人生姿态。这部著作不仅宛如一幅勾勒唐代人海风情的长卷,也是一部探讨民族心理、情感与文化的力作。

本书还特别附录《唐代风华图录》一章,作者精心搜集唐代相关文物与文献资料,从长安与扬州的城市复原平面图,到唐代绘画、壁画珍品,再到唐人衣食住行的器物与遗存,鲜活直观地呈现了大唐风华,与正文内容交相辉映。

我们可以跟随书中对于唐代民俗专业而系统的讲解,漫步于大唐世界的典型地域与角落,更能够见证唐代时节轮转、昼夜交替的生活图景,得以切身体悟唐人的生活节奏与日常动态,沉浸式感受大唐时空。



荐书:《浮世长安:唐代的民俗与人文》

作者:程蔷 董乃斌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PART4 领略传统艺术魅力

邮票作为一种传播介质、内容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每套邮票的背后,从选题、设计、 印刷,再到发行的过程,背后是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发掘并串联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大众生活史。

在诗人谭夏阳书撰写的《漫邮记》一书,则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选取名著、戏曲、园林、金花、年画和老行当六个主题,通过翔实的史料细节、大量邮票珍品图片资料,把邮票当做一种索引、一条路径、一把钥匙,带领读者在方寸之间、在细节中,一窥逝去的生活,以及留下来,沉淀至今的传统文化美学。

本书内含300 余张经典珍稀邮票、6个中国文化符号,堪称藏在邮票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书中还讲解了新中国邮票设计第一人孙传哲、猴票设计师邵柏林、龙票设计师王虎鸣、工笔画大师萧玉田……一代邮票大师的传奇人生,以及一张张特种邮票的诞生过程。

看完本书,你会发现作者在方寸之间,向大家详细科普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带领人们进一步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



荐书:《漫邮记》

作者:谭夏阳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万有引力
副标题:中国文化之美

PART5 探索人文归属

为什么说看完了河西走廊就看完了全中国?

古代如何走海路从印度回到长安?

秦岭为什么又被称作“中华龙脊”?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原来不止一条?

《地理中的中国史(自然篇)》以“自然地理”为出发点,结合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南北方、边疆内陆等区位,共计19个地理单元专题,地形地貌、局势等近二十幅地图,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演进;从空间角度解读地理条件制约与变化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与必然。

洛阳凭什么成为十三朝古都?

为什么强盛的王朝一定要控制西域?

刘邦为什么要定都长安而不是洛阳?

为什么古代的名臣名将总是扎堆出现?

《地理中的中国史(人文篇)》以“人文地理”为出发点,通过5大主题,17个专题讲述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核心的“人文现象”,从氏族聚落、工事建筑、民风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现象背后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根脉,梳理其中的历史发展进程。

本书结合城市分布、移民路线、位置示意等近二十幅地图解读一个个地理概念、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影响;透过这本书,在朝代更迭中寻找共同的人文归属,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荐书:《地理中的中国史(自然篇)》《地理中的中国史(人文篇)》

作者:艾公子

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

事实上,

回溯《哪吒2》何以在影院掀起狂潮?

是所谓的炫目特效?

亦或是人们对春节档的宽容?

可能以上二者均不是正解。

在TOPHER看来,

《哪吒2》之所以形成现象级热潮,

更多是我们背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觉醒。

我们得以重新感受到了沉淀千年气节的魅力,

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形象,

这些无疑都是让现代人产生共鸣的文化密码。

可以看到,

以上闪耀的瑰宝在当下浮躁迷茫的时代中,

显得尤为珍贵。

或许我们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

当尽情感受到传统的魅力时,

我们也能够更加平静、淡然地面对一切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