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据德新社2月23日报道,在德国各地,联邦议院选举投票开始,数千万德国选民将在近年来最关键的一次选举中投出手中的选票。
德国的投票站于当地时间上午8点开放,下午6点关闭。
报道称,在此次投票前的几个月里,德国反对派保守党团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一直是最高的。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在多个领域面临紧迫挑战,包括经济低迷、移民问题以及美国对俄乌冲突政策的转变。
保守党团的胜利几乎肯定会使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弗里德里希·默茨取代中左翼的奥拉夫·朔尔茨成为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三方执政联盟在去年11月令人震惊地垮台。
与此同时,民调显示,强烈反对移民的德国选择党将在此次选举中位居第二,取得德国后纳粹历史上极右翼政党的最佳成绩,对主流政党构成重大挑战。
朔尔茨领导的德国社民党则一直在民调中以16%左右的得票率位居第三,在之前的三年里,德国社民党主导着与绿党和亲商的自由民主党组成的争吵不休的执政联盟。
报道称,由于预计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获得绝对多数的议席数,将需要多个党派一起组建执政联盟,相关工作可能会特别棘手,因为所有主流政党都排除了与德国选择党合作的可能性。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月22日报道称,默茨在德国23日选举前发表的最后一篇“默茨邮件”时事通讯中写道:“很多人……隐约觉得我们国家和世界局势有些不对劲了。”投票后很有可能会接任这个联邦共和国总理的默茨没有表现出候任领导人的那种乐观情绪,而是不加粉饰地讲出了一位直言不讳者眼中的事实。默茨写道:“与以往那么多次联邦选举不同,(此次选举的)特点是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国民情绪调查结果与此一致:只有18%的德国人认为国家走在正轨上。在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很少出现的焦虑情绪笼罩着竞选活动。
报道称,原因不难看出。战后德国繁荣的基础正在被侵蚀。俄乌冲突不仅暴露了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也暴露了德国通过深化贸易联系维护和平的希望是多么渺茫。特朗普正在粉碎有关美国在欧洲安全架构中地位的固定观念,这种观念在德国可能比在西欧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根深蒂固。
人们日益感觉到国内秩序也在崩溃。经济方面,虽然很多国家的现任政府被厌倦了飞速上涨的生活成本的选民所推翻,但是在德国,这种情况伴随着对本国制造业优先的商业模式的更深层次不安感。“这个国家什么都不行了”成了一句越来越耳熟能详(尽管有些夸张)的抱怨。
正是这种不安将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推向了此前难以想象的高度。
报道称,德国下一任总理将在选民怒气冲天、经济停滞不前、世界正以不利于欧洲的方式迅速被颠覆的背景下上任。这是一项不令人羡慕的任务。(编译/胡雪 郑国仪)
2月23日,选民在德国东部哈雷一处投票站投票。(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