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政治哲学研究”公众号

如今还有哪些哲学名宿仍然健在(2025版)

本文旨在盘点如今仍然在世的哲学名宿。限于篇幅,只搜集了年龄已达85岁的著名哲学家,也即1940年或之前出生,共计15位,并按照出生年月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列出的人物,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未必仅在哲学领域。例如,乔姆斯基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阿玛蒂亚·森的主要贡献在于经济学领域。但由于他们在哲学领域的工作也广为人知,所以也都列入。每位人物均标出了“主要哲学领域”,指在广义的哲学领域中,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主要应归于哪个或哪些子领域。

相比于去年推出的第一版,2025版移除了过去一年里已经去世的哲学家,并补入了新的人物。

01

乔姆斯基(1928年12月7日—)

主要哲学领域:语言哲学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语言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曾提出著名的“普遍语法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并不是纯粹通过学习获得的。他的语言学理论对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对语言本质和语言习得过程的深入探讨。

乔姆斯基也是一位批判性思想家和政治评论家。他对美国外交政策、媒体控制、社会不平等和民主制度等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主张人民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以实现更公正、民主的社会秩序。


02

麦金泰尔(1929年1月12日—)

主要哲学领域:道德哲学、政治哲学

麦金泰尔(Alasdair Chalmers MacIntyre)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曾在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任教。

在道德哲学领域,麦金泰尔强调应重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和德性论,并指出了当代道德危机的根源乃是一种严重的道德无序状态。他的代表作《追寻美德》中追溯了道德观念的历史发展,并呼吁回归传统的德性论。

麦金泰尔的著作涵盖了众多领域,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追寻美德》、《依赖的理性动物:人类为何需要道德》等。


03

哈贝马斯(1929年6月18日—)

主要哲学领域:社会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哈贝马斯曾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担任过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生活世界研究所的所长。

他在知识论上主张任何认识都起源于旨趣,并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研究和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研究。他的研究试图解决启蒙运动以来工具理性的流弊,并为左派批判思想寻找了有别于后现代运动对理性弃如敝屣的态度。

哈贝马斯的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沟通行为理论等。著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等作品。


04

路思·伊瑞葛来(1930年5月3日—)

主要哲学领域:女性主义哲学

路思·伊瑞葛来(Luce Irigaray),法国女性主义者、哲学家、语言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著有《另一个女人的内视镜》(1974)和《此性非一》(1977)等著作。

在《另一个女人的内视镜》中,伊瑞葛来重新审视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同一”逻辑和阳性中心论,并对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进行了批评。

在《此性非一》中,伊瑞葛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主张女性与其他商品一样是可以交易的。她认为整个社会都建立在女性的交易之上,将女性划分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探讨了母亲、处女和妓女这三种女性角色。


05

查尔斯·泰勒(1931年11月5日—)

主要哲学领域:语言哲学、心灵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宗教哲学

泰勒(Charles Margrave Taylor),著名的加拿大哲学家,在1961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泰勒在学术界的贡献涉及多个领域,代表作包括《黑格尔》(1975年)、《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生成》(1989年)、《世俗时代》(2007年)等。他的研究引领了对黑格尔思想的重新审视,并对现代自我理论、多元文化主义、世俗主义等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学术身份外,泰勒还是一位积极介入政治生活的知识分子。他曾四次作为加拿大新民主党的候选人参加联邦选举,但未成功当选。


06

哈维·曼斯菲尔德(1932年3月21日—)

主要哲学领域:政治哲学

曼斯菲尔德(Harvey Claflin Mansfield Jr.),于196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自1962年起一直在哈佛大学执教至今。

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曼斯菲尔德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宪政理论和政治哲学,他的研究对象包括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托克维尔和埃德蒙·伯克等思想家。

曼斯菲尔德教授是施特劳斯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著有《驯化君主》、《男性气概》等作品。“政治哲学研究”公众号曾推出过多篇曼斯菲尔德教授的访谈译文、书讯和书摘:


07

约翰·塞尔(1932年7月31日—)

主要哲学领域:语言哲学、心灵哲学

塞尔(John Rogers Searle)的早期工作主要集中在显性施为(explicit performatives)的研究上,他的工作奠定了语言哲学领域的重要基础。

除了语言哲学,塞尔还对意识、社会现实和强人工智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批评了强人工智能的理论,并提出了意识和身体的关联性。他的研究还涉及到意向性(intentionality)和社会意向性(social intentionality)等概念,探讨了意识状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的互动。

近年来,塞尔将他的研究扩展到社会构造的领域。他认为社会中的某些方面是通过集体目的性构建起来的,例如货币的价值和语言的意义。他的研究对现代社会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引发了关于真理和社会建构的哲学思考。

然而,塞尔也曾卷入丑闻。2017年,他被指控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性侵及性骚扰学生及员工,且学校长期掩盖了这些实情。


08

阿尔文·卡尔·普兰丁格(1932年11月15日—)

主要哲学领域:基督教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

普兰丁格(Alvin Carl Plantinga)是一位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尤其擅长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为基督教信仰进行辩护。

普兰丁格认为对上帝的信念与对他人心灵的信念处于相同的认识地位。他提出,如果我们认为其他人的心灵是合理可以接受的,那么对上帝的信念也是可以合理接受的。此外,他还论证了恶的存在与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之间并不构成矛盾。

普兰丁格的著作包括《上帝与他心》(God and Other Minds, 1967)、《必然性的本性》(The Nature of Necessity, 1974)、《上帝、自由和恶》(God, Freedom, and Evil, 1974)、《上帝有本性吗?》(Does God Have a Nature?, 1980),以及著名的知识论三部曲,包括《保证:当前的争论》(Warrant: The Current Debate, 1993)、《保证与恰当功能》(Warrant and Proper Function, 1993)、《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Warranted Christian Belief, 2000)。

在哲学思想方面,普兰丁格提出了自由意志辩护来解决罪恶问题,同时在认识论领域提出了改革宗的认识论观点。他还对模态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反自然主义的进化论论证。普兰丁格也支持智能设计运动,他认为进化论和基督教信仰是可以相容的。


09

露丝·加勒特·密立根(1933年—)

主要哲学领域:生物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

密立根(Ruth Garrett Millikan)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康涅狄格大学度过。她于1969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威尔弗里德·塞拉斯(Wilfrid Sellars)。

密立根的主要思想包括认为哲学的任务是理论构建,并以“专有功能”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哲学。她将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应用到了心灵哲学领域。


10

阿马蒂亚·森(1933年11月3日—)

主要哲学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

森(Amartya Kumar Sen)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印度经济学家,因其对福利经济学的重要贡献而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9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返回印度,在加尔各答和德里任教。1971年,他再次回到英国,并在牛津大学担任教职。1988年,森被哈佛大学聘为经济学和哲学教授,然后于1998年回到剑桥大学担任三一学院院长。

森在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和贫困指数的测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伦理问题。

森认为经济学与道德并不矛盾。他强调了个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伦理教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合作和发展。


11

迈克尔·瓦尔泽(1935年3月3日—)

主要哲学领域:政治伦理学

迈克尔·瓦尔泽(Michael Laban Walzer),美国政治理论家、公共知识分子。瓦尔泽在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民族主义、种族、犹太复国主义、经济正义、社会批评、激进主义、宽容和政治义务等领域著述颇多。


12

阿兰·巴迪欧(1937年1月17日—)

主要哲学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曾担任欧洲研究院教授,并且是前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的主任,被认为是大陆哲学中反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

巴迪欧寻求重新诠释存在、真理和主体的概念。他声称,他所追求的概念既不是后现代主义的,也不是现代主义的。在政治上,巴迪欧被认为是一个坚定的极左派,他向往马克思主义传统。

著有《爱的多重奏》、《小万神殿》、《海德格尔:纳粹主义、女人和哲学》、《存在与事件》等著作。


13

托马斯·内格尔(1937年7月4日—)

主要哲学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认识论、心灵哲学

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美国哲学家,1963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高校,同时担任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及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著有《利他主义的可能性》、《人的问题》、 《平等与偏倚性》、《理性的权威》等作品。


14

安东尼·吉登斯(1938年1月18日—)

主要哲学领域:社会哲学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社会理论和现代性研究做出了深远的贡献。学术生涯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现代性、全球化、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政策和人类行为等。

著有《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1979)、《民族-国家与暴力》(1985)、《现代性的后果》(1990)、《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等作品。


15

朗西埃(1940年6月10日—)

主要哲学领域: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

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法国哲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曾多年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并任系主任。

早年朗西埃曾与阿尔都塞合著《读资本论》(Lire le Capital),但在五月风暴后与之决裂。后以“哲学教育”、“历史性”、“诗学提问”的研究著称,并提出了“歧论”理论。

进入21世纪后,朗西埃提出了“感性分享”学说,对当代民主提出了批判。

著有《无知的教师》、《歧义》、《词语的肉身》、《对民主之恨》等著作。


全新中欧与巴尔干路线(5.1-10),追寻亚得里亚海的记忆

出发!去希腊(4.30-5.9),探寻现代文明的源头!

即将截止|刘擎、杨立华、孙周兴、姜宇辉等名师授课,浙江大学「生命哲学」高级研修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