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国能置业”)一份高校毕业生统招拟录用名单引发关注。在这份16人的名单中,13名硕士均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而3名本科生的毕业院校比较普通。部分网友对此提出质疑,甚至调侃“为这三碟醋包了顿饺子”。2月22日,记者查看国家能源集团官网发现,公示后被质疑的拟录用名单已被删除。对此 ,国能置业回应称,拟招录人员5个工作日的公示期满,按正常程序撤下公示公告。

国企招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国企在招聘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放大解读。这种关注也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一方面,公众期待国企招聘避免“名校崇拜”、消除学历歧视,给所有求职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当非名校毕业生在激烈竞争中逆袭成功,部分网友又总怀疑其中存在“萝卜招聘”问题。

本次事件直观地反映出公众的这种矛盾心理。3名来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出现在这份名单中,难免给人一种“鸡立鹤群”之感,尽管国能置业方面给出了“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择优录取”等说法,但依旧难以打消公众的疑虑。

现实中,国企招聘引发“萝卜招聘”的质疑并非个例。这些质疑,虽然不乏无端的猜测和偏见,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众对于招聘公平性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诉求。

从宏观视角看,此事也折射出社会人才评价体系转型的阵痛。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破除“唯学历”“唯名校”论,但不少人对“公平”“实力”的理解和期待仍停留在“学历可视性”层面——名校硕士录用被视为“理所当然”,普通本科生入选则被看作“必有蹊跷”。这种认知错位,既源于对既往不公案例的“条件反射”,也暴露出社会对能力评价体系的不自信。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国企以更大勇气拥抱透明,用制度创新打破信任坚冰。国企应该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在不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将招聘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这包括招聘公告的发布、报名条件的设定、考试考核的过程、拟录用名单的公示等。只有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国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当质疑声出现时,国企应该主动站出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选择沉默或逃避。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回应,可以消除公众的误解和疑虑,从而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

此外,对于国企而言,还应从制度层面加强招聘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比如,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估,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在招聘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从而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总之,面对公众质疑,国能置业唯有直面问题、阳光透明,方能让质疑和偏见烟消云散。

作者:陈广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