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1日,毛主席收到了来自济南方面的电报,瞬间就不高兴了,这电报主要汇报的内容就是华野众将士在打济南时出现了意见分歧,特别是攻打济南的兵力问题特别严重,还希望毛主席能够改一下这个攻城部队人数。其实最初这个方案就是粟裕与毛主席经过商议后定下来的,就是用14万人去攻打济南,打援的部队为18万人。
然而在战役还没有开始,华野就发来了这个电报,说14万人去攻城太少了,需要改变人数才能够确保济南城攻克下来。既然这个思路被定下了,想要改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可能会对整个战局有巨大的影响。那么是谁发来的这个电报呢?最后毛主席给出的回复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分歧是发生在许世友与粟裕之间,最初粟裕决定打济南就必须考虑打援的问题,也就说趁着攻打济南的空档,将更多的敌人吸引过来,然后将其消灭,有利于后续的作战。粟裕觉得打援才是主要任务,那么他集中起来的32万人马,就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攻打济南,另外一部分就去打前来支援的敌人,不过打援的人马肯定要多余攻打济南的。
然而许世友却不同意这样的部署,他觉得应该调整部队,增加攻打济南的人马,这样才能够将济南城拿下。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分歧,要知道粟裕可是华野的司令兼任政委,而他的决定就应该是部队最后决定,许世友是山东的兵团司令,也是粟裕的下属就应该听从安排。
另外就是兵团司令如果直接越过野战军司令向中央汇报情况,这就是越级行为,非常不合适的。那么许世友为啥明知故犯呢?实际上这也是许世友自己的想法,他对这场战役早就有自己的打算。
两个月之前中央就准备拿下济南,并且还安排许世友与谭震林的山东兵团作为这次的主攻部队,许世友刚刚打下兖州与济宁,让他打济南自然也是有很大的信心。不过粟裕却觉得济南不好打,因为山东兵团刚刚经历了几场战役,而华野的部队也才结束豫东战役,都是需要休整的。
因此中央在接到粟裕的建议后,也给予了同意,让山东兵团先休整,过些时日再去攻打济南。在许世友看来,济南是迟早要打的,既然休息了他就先对济南的地形还有敌人兵力部署的情况进行分析。
之后他就通过询问国军的一个俘虏,知道了济南城敌人的兵力情况,并且还获得了济南的布防图。有了这些许世友想法打下济南就变得容易多了。而且对于济南的敌人情况许世友也是比较清楚的,可是粟裕安排的14万人打济南,18万人去打援,在许世友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华野在作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集中兵力去打敌人,就比如孟良崮,莱芜战役等。都是调集了比敌人还多的兵力才打的。
王耀武守济南城手下兵力就有11万,后来他又从徐州调来了一些部队,总数在12万左右。而我军安排的14万去攻打济南,虽然也不是不可以,却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而且华野本来就有兵力的优势,可是却没有用,这就让人很不能理解了。
然后许世友就针对这个问题直接给毛主席发了电报,也说了自己的意见,同时还对毛主席之前询问他能不能担任攻打济南的总指挥给予了回复,总的来说这也是许世友与毛主席之间的事情,他也没有越级,不算犯错误。对于许世友的问题,毛主席也给予了回复,直接让他服从之前的命令,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