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了。这份重要的文件给农民带来9个红包,拆开这9个红包来看,个个都是利好,很重要,跟每位农民朋友息息相关,一起来看,最后一个关系农民朋友的养老金,一定要看到最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个文件的规格是最顶级了。
第一,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现实生活中,农村高额彩礼成为了农村青年结婚的拦路虎,也成为了很多农民家庭不可承受之重,不给高额彩礼吧,孩子结不了婚,给了高额彩礼吧,家庭经济压力太大,甚至陷入负债的困境。所以治理高额彩礼问题是能够促进农村青年的婚育难题的解决,也能减轻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二,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这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开前门了,也就是农户可以把住房通过一些形式来实现收益,让农民能够增加一份收入。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再次明确了底线和红线,不让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来农村买房,建房,这也是为了保护农村,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不被资本侵占,同时也有助于稳住楼市,可以说是不能突破的红线,因此中央再次发话释放出鲜明的信号。
第三,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现在城镇化是在快速推进的,随着更多农民进城,乡村人口也在快速减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乡村人口减少1222万人,现在只有4.6亿多人。很多农民进城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住有所居的问题,所以这条措施意义重大,解决很多进城农民住有所居的烦恼,让他们能在城市能有一张床,一间房。
第四,进一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很多进城农民,一方面在当地参保会有一些户籍方面的限制,不能够在当地享受到社保待遇,而且很多地方社保的缴纳会跟一些城市福利待遇挂钩,包括子女上学等等。所以这条措施意义非常重大,取消户籍限制,就能够让农民能够在就业地参保,享受到当地的公共服务,而且明确提出来要提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这一条会惠及很多进城农民的子女们,很多人就能在城里上学了。
第五,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很多农民已经进城落户了,他在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等等该怎么办呢?这条措施就明确了处理的原则,要维护好他们的相关的权益。当然如果农民想要自愿退出,也是可以探索相关办法的,这就展示了相当大的灵活性,总之是要完全尊重农民的自身意愿,不搞强迫,不搞一刀切。
第六,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转,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
现在农民工的数量已经是2.99亿多人了,差不多就是3亿人,人数是很多的,而且很多人都已经年纪比较大了,这种大龄农民工的就业就需要得到支持,因为很多农民是在建筑行业,之前有60岁以上这种大龄农民工的清理,这些人的权益也是需要保护好的。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支付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条措施给农民工能够及时拿到工资提供了最大的底气支持。
第七,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维护好农民利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维护好粮食安全,离不开一位又一位辛的种粮农民们,如果粮食价格过低,就会挫伤种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毕竟如果种粮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谁还会种粮?这条措施要求粮食等价格要合理,保护好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意味着种粮农民的钱袋子会得到很好的支持,尤其是在成本上升的环境下,让农民得到更多的收益是至关重要。
第八,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对连续参保和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现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有将近10亿人,多数人都是农村居民,但由于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在不断上涨,一些农村居民觉得缴费有压力,所以需要增强制度的激励,基地这些人能够连续参保。这条措施其实是正向的激励措施,通过提高大病保险的支付限额,鼓励更多农民连续参保。同时也对当年没有报销的农民有一种奖励,让这些人觉得自己并不是吃亏的。
第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参保农民60岁后是可以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目前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水平是200多元,要保障老有所养和提升消费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养老金水平。这一条是对广大农民朋友真真切切的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利好,养老金上涨,养老更有保障,消费更有能力。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已经确认上调,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