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志明律师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人的渠道,都知道,考试招录的。国企如何招人,说实话我不知道,不知网友知道不知道。不着急答案,先说一家国企的招录。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公布的一份高校毕业生统招拟录用名单引发关注。这份名单中,13名硕士研究生分别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而3名本科生毕业院校则较为普通。对此,国能置业一位校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以往的招聘中,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满足学历条件情况下,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确定录用。
国企如何招人,我们没看到;招了哪些人,我们看到了。这也算是好事,再拼命批评国企,人家连招了哪些人都不告诉你,你只有干瞪眼了。
网络大V“倾听指尖”对此评论:“国企录用普通院校本科生,是好事,是对当前招聘市场惟名校、惟学历的破窗。网友质疑的只是背后是否有猫腻,但既然都敢公示了,那有什么不敢公开回应的呢?没必要删除公示网页啊!”
“倾听指尖”说删除的内容是这个,录取名单:
已被删除的国能置业拟招录名单中,有13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本科生成为拟录用人员,其中13名硕士研究生分别来自华北电力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而3名本科生毕业院校较普通,分别来自绥化学院、西安外事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我很赞成“倾听指尖”的说法,招人用人必须打破唯学历论,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正道。如果都以学历来招录人,那才是真的阶层固化呢。
假设统一以高考成绩来招录人,那还算基本公平;若仅以高考以后的学历为条件,那就绝对不公平了,为什么呢?因为家庭条件不同,有的家庭拼得起,有的家庭拼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家庭希望孩子早点上班,20岁工作才好呢,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孩子40岁工作也无所谓。
因为家庭原因,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必须立马工作,而有的学生可以考研究生,反复考,“第一学历”不咋的,通过考名校研究生来给自己贴金。相对而言,高考的公平性比考研要高得多。有钱人家的孩子高考不行,通过考研也可“逆袭”成名校毕业,这种名校毕业能代表实力?
同理,有条件上研究生,不代表比没条件(经济条件)上研究生直接就业的本科生实力强。
全社会都抱怨中国的教育卷,卷不就是卷学历嘛。学历是招录门槛历来如此,很久很久以前“招干“考试高中就可以了,后来公务员考试大专起点,再后来本科起点,再后来研究生……
本科门槛了,本科还是不够,因为本科只是入围考试的门槛,如果你是研究生、博士,那又成最终录取的“加分项“,所以啊,全社会都追求高学历。
那些高考只能考上大专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好卷成了研究生,他们能确定实力在那些本科学历之上的?更有些学生国内大专也考不上的,曲线留学拿本科拿研究生,他们的水平和能力能赶上大专毕业生?捐个1500万美元可以理直气壮、正大光明、明目张胆、堂而皇之、不知廉耻在哈佛大学拿个文凭,这种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能赶上我们国内大专毕业生的实力?
唯学历论,拼的不是学生的能力,拼的是劳资的经济实力和人脉资源,说穿了,都是狗屁。说错了,狗屁不如。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教改方案》)提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同时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教改方案》开宗明义:“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改方案》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教改方案》发布的第二年7月,两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双减意见》和《教改方案》是一脉相承的,共同指向教育和用人的顽瘴痼疾,不能把教育变成国人整体内耗和相互撕裂的工具。
现在我们抱怨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延迟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整体就业年龄比过去延迟了很多,这难道不是残酷的现实?延迟就业的态势下,难道不应该延迟退休?
旗帜鲜明说建议,在延迟退休问题,笔者不赞成以年龄作为延迟的方案,应该以工作年限作为办理退休得基本的考量,比如工作年限年满35年或者40年就可办理退休,这个操作要比纯粹按照某个年龄退休公平得多。——按照这做法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教育内卷。
回到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招录舆情事件上,我认为根本不应该纠结三个本科生是不是该招录的问题,或者怀疑有什么猫腻。你说本科生有猫腻,难不成研究生就没猫腻?为什么不质疑研究生中就没有曲线留学,有没有花1500万捐学的?为什么不质疑研究生原先的“第一学历”?
真正的招录公平是招录的透明和条件的公平,招录阳光下运行。所以回到我的纳闷了:国企到底怎么招人的?是暗搓搓招,还是大张旗鼓地发布招录通知?是面向社会上的人,还是面向本企业、本系统员工的下一代,搞个“几代传承”?这才是最重要的。
国企作为全民资源,应该敞亮招人,招人通知要公开,不仅仅公开,还要广泛公开,不能在自己家网站不醒目的位置上打个通知就算公开了。公开必须在一定影响的平台上公开,且要大张旗鼓地公开,发布通知的时间还得足够提前。内部人提前有准备,外面的人没准备防不胜防,那种做法就很不地道了。这些才应该是网民和群众们最值得关注的。
不关注以上这些该关注的,而关注人家的学历,关注人家是不是名校,这就犯了“学阀主义”的错误。如果大家都在乎学历,觉得学历高的录取算正道,久而久之,为避免“惹麻烦”,难免会加剧用人单位只招名校毕业生或者研究生的倾向。全社会都拼命追求高学历门槛,最后普通人家的孩子就真的成了万世不变的蝼蚁了。
教员曾经语重心长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当下的教育和用人制度最缺乏的是使用的学习,说起来夸夸其谈,干起来束手无策,这就是很多高学历人的现状,更是社会的悲哀。唯文凭论的思想倾向必须改变了。
最后回答下国企怎么招人的问题,百度Ai的回答:
回答的还满意吗?百度Ai还不错的,有时比DeepSeek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