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连续第二十二年聚焦“三农”议题。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最后一份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文件内容针对性更强。记者注意到,文件中通过提及的5次“打击”,划定了今年的农业农村治理“红线”,涉及农产品贸易、农村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其中打击婚托婚骗、乡村传销等内容都是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
打击“婚托婚骗”首进一号文件
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上,文件在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规范农村演出市场等方面给出了更多可操作的方法。还特别提到了要“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婚托婚骗”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近年来,农村地区借婚姻为名索取钱财直至诈骗高额彩礼的案件不在少数。去年湖南法院曾联合多部门开展农村高额彩礼问题专项整治,还特别提到了加大对婚托、婚骗、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行为打击力度;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公布的关于规范高额彩礼典型案例中,也有多起以彩礼为名大肆索取财物的案例。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乡村法治意识,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产品走私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再升级
在今年一号文件“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的章节,提出严格重要农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完善牛肉等进口调控措施。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农产品进口管控,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等违法行为。
近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屡屡提及打击农产品走私等违法行为,只是表述有些微差别。2020年,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2021年的文件则表示要“保持打击重点农产品走私高压态势”。到了2024年,文件中提及要“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
根据公安部数据,2024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共立案侦办农产品走私犯罪案件1242起。农产品走私不仅损害市场经济秩序,也有可能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风险等。2025年文件再提“农产品走私”,表示将“严厉打击”,文件在措辞上划出了重点,体现打击力度的再次升级。
严厉打击涉农领域传销诈骗犯罪
面对不良风气与违法犯罪,就是要敢于“亮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击”一词出现密度较高的区域,就出现在涉及维护农村稳定安宁的章节内容中。
这里出现的第一个“打击”,聚焦的是从2023年起,文件便年年关注的农村赌博问题,2025年文件要求的是“深入打击整治农村赌博”。事实上,农村赌博可以称之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移风易俗的难点。2023年,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赌博治理工作的意见》。去年年底,据公安部介绍,全国打击治理农村赌博呈现“两升一降”态势,即打掉农村赌博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全国农村赌博警情持续下降,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紧接着,第二个“打击”,落在了传销诈骗方面,措辞上也显得更加冷峻。文件要求,“严厉打击”涉农领域传销、诈骗等经济犯罪。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起,乡村诈骗相关问题被连续两次写入文件,而“涉农领域传销”则是历史上首次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确实,过去几年,一些不法企业在传统的传销套路上披上了各种新经济、新科技的马甲,利用农村的人情社会,大肆发展下线,相关案件屡见不鲜,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都曾为此发布风险提示。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金融活动
对于历年的一号文件来说,“投融资机制”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它的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此后提及三次,文件着墨不多。而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首次以独立标题的形式出现,大篇幅的内容,体现出政策体系将在融资和资金保障体系方面的更多探索,鼓励更多金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但同时,一号文件也指出,要严厉打击农村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这是农村非法金融活动首次被文件重点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还曾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的提示》,其内容提到,不法分子以种养收益分红、农特产品返还等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有的利诱参与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涉嫌非法集资、传销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这无疑就是一号文件中提及的非法金融活动的典型案例。四部门当时要求,请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日常生产经营,不超范围经营或违规从事金融活动,避免逾越法律红线。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