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胜走了,家里还有奶奶何文氏镇着。何文氏走了,刘美心和老六何家喜开始彻底黑化,大姐何家丽已经镇不住场子了。
老大何家丽是工人,丈夫张建国是区武装部的领导,这可是最标准的家庭类型之一,他们夫妻俩,属于何家的基本盘。
何家的大事小事,包括其他五姊妹的工作,几乎都是张建国在后面出力。
但是,黑化后的何家喜,为了房子和八宝酱菜方子,连亲情都不要了,带人把大姐和大姐夫,从父母的房子里赶了出去。
刘美心偏心眼,老六何家喜又是个真老六。
对于何家喜这个角色,观众们真是恨得咬牙切齿,大声疾呼为何不把老六写死!
假如没有刘美心的偏心眼,老六何家喜可能会收敛点,行为也不至于如此出格。
那么,为什么何文氏走后,刘美心就无所顾忌了呢?
老大何家丽是奶奶何文氏带大的,感情肯定非常深。
何常胜走后,何家由何家丽、何文氏、刘美心组成了家委会,而何家丽则代替父亲,成了家委会的核心。再加上何文氏和孙女何家丽感情深,家委会就形成了2:1的结构,刘美心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是,何文氏走后,家委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刘美心作为何家丽的母亲,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了。这个时候,在家里,刘美心已经没有人能制衡了。
何家喜是刘美心一手带大的,她自然最宠爱老六。所以,当她在家委会中占据优势地位时,就开始重用自己的人了,并且还是老六这个“小人”。
刘美心的父母是什么背景和出身,《六姊妹》中没有具体讲,但是,从刘美心手里价值百万的八宝酱菜方子来看,在过去,刘美心的父母,不是做买卖的商人,就是酱菜作坊的老板。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变故,刘家家道中落了,刘美心才嫁给了贫寒家庭出身的何常胜。
还有,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差,能吃得起八宝酱菜的家庭,肯定都不是一般家庭。也就是说,刘家酱菜的顾客,都不是一般人家。
家道虽然中落,虽然可能是被迫找了何常胜,但是,刘美心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只要外部条件具备,她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
孩子们的基因来自于父母,但是,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有的是父亲的基因表达占优势,而有的则是母亲的基因占优势。
刘美心独宠老六何家喜,肯定是因为何家喜身上,刘美心的基因表达占优势。
何家六姊妹,除了老四何家欢,其他原来都是工人。但是,随着年代的变迁,除了老二何家文,他们都进入了商业领域,包括下岗后自己卖蔬菜的何家丽。
当然了,孩子身上父母的基因,谁占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姊妹中的五姊妹,后来多少都涉及了商业,而这,大概与刘美心的家庭出身有关系吧。
从《六姊妹》的预告资料来看,何家喜后来得了白血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命。但是,经过检查,只有大姐何家丽和她的能配型。就这样,何家丽放弃恩怨,用自己的骨髓,救了六妹。
康复出院后,何家喜开了一家服装店,也彻底放下了自己的执念。
在得白血病之前,何家喜不但拿走了房子和酱菜方子,为了压刘小玲一头,她还买了一套比刘小玲楼层高一层的房子,刚装修完就住了进去。
也正因为房子刚装修,甲醛味浓,因此急于入住的何家喜才得了白血病。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何家喜的表现,充分验证了《菜根谭》中的这句至理名言。
因为观众们太痛恨何家喜了,所以观众们都盼着何家丽不要救何家喜,就让何家喜恶有恶报好了!
那么,何家丽为什么要救何家喜呢?
何家喜真的会彻底改变吗?
除了姐妹之间的亲情外,何家丽救何家喜,还与何家喜的婆家有关系。
何家喜的婆婆王怀敏,就是一个善于算计,心怀鬼胎的小人。何家喜要是死了,刘美心的房子,包括八宝酱菜方子,都成了王怀敏和闫家的。
再加上,何家喜的丈夫闫宏宇,就是一个没有主见,扶不起的阿斗,完全在母亲王怀敏的控制之下。
何家喜的白血病,如果不做骨髓移植的话,靠化疗也能维持一段时期的生命。但是,长期的化疗,除了化疗药物的费用外,营养支持,生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的药物,以及其他增强免疫的药物,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这些费用,就是把八宝酱菜方子卖了也不够。何家喜治病需要钱,娘家姐妹也不能坐视不理,所以她肯定会把其他五姊妹都拖进无底洞。
长痛不如短痛,为了救何家喜这个有着割不断的血缘的亲妹妹,也为了救自己家和其他四姊妹,何家丽只能用自己的骨髓去救何家喜。
何家丽这个角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在关键问题上,她的确是够仁义,也有大局观。
奶奶何文氏是2000年后去世的,这个时间点很重要,因为,在这以后,市场需求又活跃起来,任何人,只要肯干,找准方向,就能挣到钱。
何家喜不择手段争父母的房子,争八宝酱菜方子,除了她的贪婪霸道和不讲理外,就是因为嗅到了即将到来的市场商机(有人要出100万购买刘美心的酱菜方子)。
那么,康复后的何家喜,真会彻底发生改变吗?
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移植了大姐骨髓的何家喜,已经不是原来的何家喜了,她应该不会再搞什么幺蛾子了。
如果她再搞幺蛾子,就会被所有人(包括所有的姐姐们)唾弃、鄙视她忘恩负义。
一个大家庭演绎着俗世百姓的喜乐悲欢,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一个大家庭也是观察大时代的窗口,这就是年代剧《六姊妹》的魅力所在。
当然,如果《六姊妹》在家庭琐事之外,在恋爱结婚生小孩之外,再多展示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家庭与社会、时代变化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视野再开阔一些,立意与格局再高一点,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