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林秋彤 北京报道

“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差距偏大的事实,进一步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必须要用公平的标尺来检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2月22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表示。

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障是天然具备促进、维护公平正义功能的制度安排,无公平则无社保,不能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的社保不是好社保。 “哪些改革措施促进了公平、缩小了差距,哪些改革措施或新政策固化了阶层利益甚至扩大了差距,是衡量政策优劣的试金石,也是评估未来风险的根本要素。”

郑功成表示,目前,需要客观正视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不足的问题,正视地区碎片化对制度公正与效率的双重减损,它导致社会保障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在持续积累,一些具体制度的不良效应在发酵。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全面优化现行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制度有足够的信心、稳定的预期和公平正义的体验,让社会保障真正担负起建构公正社会、促进社会平等作用。

郑功成指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需要国家层级与中央政府发力,将强化国家层级和中央政府的责任摆到首要位置,真正体现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具体而言,国家层级与中央政府需要在社会保障领域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建制理念,即社会保障是国家公共品,不是地方公共品;二是统一法律制度,以良法立良制、促善治,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可操作性;三是统一政策实施规程,确保规范有序实施;四是统一调配资源,以确保全体人民合理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如医保制度就需要建立中央调剂金来保障落后地区群众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