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前,英法作为老牌列强,始终占据着世界前三强国的位置。不过二战以后,美苏成为了世界霸主,英法只能退居二线,逐步退出了自己的殖民地。

所以二战结束后,不少英国人认为丘吉尔毁掉了日不落帝国,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大战略角度来看,二战的确摧毁了英国这个世界霸主,取而代之的,则是美苏。相对而言,美国要比苏联更强一些。

也就是说,二战结束后,最大的赢家其实是美国。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从一战以后,美国便利用俄国在不断地对抗欧洲。扶持一个强大的俄国,以抗衡整个欧洲,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一战过后,美国对俄的围剿,根本没用力

1917年3月,沙俄覆灭,取而代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旧在积极参与一战。不过那时候俄国的普通民众们都非常反战,可以说,谁阻止一战,俄国人就听谁的。

列宁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在1917年11月取代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二年开春便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以牺牲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为代价,退出了一战。

紧接着,俄国便陷入了长达4年多的内战当中。彼时的俄国,真可谓内忧外患。内部有沙俄余部白卫军继续和苏俄争夺执政权,外部则有协约国联合进攻俄国。

那时候的美国虽然工业产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综合实力和英国还有差距。所以他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远不如英国的。

协约国联合进攻俄国的过程中,主要分4个方向,分别是北边的摩尔曼斯克,南边的克里米亚和中亚,以及东边的海参崴。

其中美国参与的就有摩尔曼斯克方向以及海参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主力,分别是英国和日本。美国虽然实力强大,偏偏成了小角色。



尤其是海参崴方向,日本出兵7万多,美国出兵只有4000人左右。而且在日本尚未撤军的情况下,美国率先撤离了海参崴。这给了苏俄足够的时间来操作远东的归属问题。

1921年,俄国内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美国前后累计运送了近80万吨的粮食和药物,救助了近千万俄国人。当然了,苏俄当局那时候认为美国人别有用心,可能会借机搞情报工作,也不是不可能。

没办法,那时候苏俄立足未稳,对一切外来力量都显得小心翼翼。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对俄国伸出援助之手呢?除了人道主义救援外,估摸着还有深层次的用意。

如果俄国就此倒下了,那么美国想要压制英法这些老牌列强,从他们手里抢夺殖民地和资源,几乎就不可能了。德国当时已经被击败了,将一个与欧洲其他国家格格不入的俄国扶持起来,对美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二战中,美国对苏联的支持,壮大了苏联

这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很多人觉得,美国和苏联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怎么可能出手支持苏联的发展呢?

其实咱们所看到的敌对状态,主要集中在二战以后。二战以前,苏联和美国,都还没达到主宰世界的高度,这时候他们抱团取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美国兜里有钱,苏联手里有人。双方一拍即合,自然可以搞出点名堂来。而且苏联壮大以后,对欧洲的威胁,是远胜于对美国的威胁的。所以美国扶持出一个强大的苏联出来,符合当时他们的战略目的。

二战的时候,丘吉尔曾经坦言,战争结束的最好状态是,德国进了坟墓,而苏联在担架上奄奄一息。为啥?因为丘吉尔明白,除了德国以外,英国当时最大的威胁就是苏联。

所以在1941年《租借法案》出台后,美国累计向盟国投入了500多亿美元的支援。其中对苏联的支持高达113亿美元,占总支援的22%左右。换算到今天的购买力,美国对苏联的支援,足以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

其中战略物资非常关键,包括了14000多架飞机,13000多辆装甲车,7000多辆坦克,8000多门火炮等等。除此以外,各种肉类、罐头、粮食也数不胜数。美国本土没有直接参与战争,所以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生产这些产品,苏联就不同了,粮食短缺几乎要了他们的命。



事后包括斯大林、赫鲁晓夫和朱可夫等人,都曾经坦言,如果当初没有美国的这些物资支援,他们根本撑不过二战。

比如说1943年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过,美国是一个机器大国,这场战争的关键也是机器,如果没有《租借法案》出台后,美国为苏联提供的机器,那么苏联会输掉这场战争。

相关档案都可以查证。之所以不谈这些了,是因为后来美苏走向了对立,苏联对这些事情的宣传越来越少,但各国档案还在,不宣传不代表没发生过。

其实苏联自身也是工业强国,再加上美国的这些支持,不仅帮助苏联挺过了二战,更是帮助苏联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国。

二战过后,苏联崛起,在欧洲苏联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成为了东欧霸主,时刻威胁着西欧各国的安危。在这种情况下,被打了个稀巴烂的西欧、中欧各国,只能屁颠颠地跑去抱美国大腿。这么一来,美国顺利取代英国,成为了新一届世界霸主。当然了,带来的隐患是,苏联也成了霸主之一,只是实力稍逊美国一筹而已。



苏联解体时,美并没有对俄赶尽杀绝

美苏争霸,实际上是美国人乐于看到的事情,至少证明了一点,美国已经取代英国,问鼎世界,成了世界级的霸主。

不过后来核武器的发展,也是美国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谁也没想到,这种足以毁灭地球的大杀器,居然越来越多,几乎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但是,只要苏联不率先使用核武器,那么就没有触碰到美国的底线。这也是两国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大家凭实力瓜分各自想要的势力范围,但是核武器这种触碰底线的东西,大家都别用,用了就是撕破脸的时候了。这场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进入了一超多强的时代。美国一家独大了二三十年时间,这也是他们最爽的一段日子,可以肆意收割全球。

不过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欧洲的根基其实没那么稳了。欧洲没了俄国的威胁以后,自然也在谋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发展。所以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比如说欧洲人自己搞出来的欧盟,就是用来抗衡美元的。法国曾经赶走北约的军队,也是在与老美进行对抗。德法甚至主张要联合起来建立欧洲军队,其目的就是为了取代北约。

所以美国也留了个后手,他们似乎明白,失去俄国的威胁,欧洲将慢慢不听话。所以在苏联解体时,美国本可以对俄赶尽杀绝,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他们依旧允许俄国继承苏联绝大多数遗产。

一个相对比较强大,但不算太强大的俄国,对欧洲有一定威胁,但对美国却没有太多威胁。这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俄国彻底被打趴下了,那欧洲早晚会彻底摆脱美国。



游戏是否又要循环了

俄美谈判让很多专家都懵了,他们完全没想到,不靠谱同志居然如此不靠谱。他每次出手都有点出人意料。

不过如果从以上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似乎不靠谱同志依旧在践行着过去美国一直在执行的策略。那就是扶持一个相对强大的俄国,以平衡欧洲力量。

很显然,俄乌战争让俄国有些招架不来,但有消息指出,这次谈判中,美对俄作出了巨大让步,甚至不排除会撤离东欧。

这消息传出来以后,欧洲各国纷纷瑟瑟发抖,这更加坚定了他们支持乌克兰的决心。这么一来,其实美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靠谱先生在算经济账的同时,无形中也给欧洲提了个醒,俄国随时会再次强大,没有美国的支持,你们真的能扛得住吗?这一招在咱们的文化中,有一个成语比较贴切,那就是养寇自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