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嘉靖帝,他有一个外号叫“道君皇帝”,也称“道士皇帝”,甚至有人称他“修仙狂魔”,可想而知他有多修道了。



关于嘉靖帝对道教的信仰最初来自其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他小时候就跟随父亲经常去武当山朝拜玄天上帝,为他后来的信仰打下了基础。



而他正式信奉道教还是要从登基后——也就是嘉靖三年开始。他让道士邵元节掌管祈祷和祭祀之事,这也标志着道教正式进入明朝宫廷。



其实,嘉靖帝崇奉道教最初只是为了消灾祛病和祈求子嗣,他身体一直不好,多年无子,就开始转向道教寻求“神药”和斋醮活动的帮助。



1542年的“壬寅宫变”让嘉靖帝对道教更加痴迷——简单来说,就是嘉靖帝太过暴戾,十几名宫女趁他睡着想要缢死他。



当然结果是失败了,不过嘉靖帝是吓坏了,他更加崇信方术,直接移居移居西苑专心修道,追求长生不老,而朝政当然是荒怠了。



说回主题,嘉靖帝对道教的迷恋,自然也延伸到了他的饮食中,他的很多饮食习惯都是和修道有关。



他的饮食中有很多素食,但并不代表就是很节俭,事实上,他的御膳费用极为高昂。据《宝日堂杂钞》记载,皇宫每月的伙食费用高达14000两白银,而嘉靖帝的御膳费用更是达到了明朝之最。



嘉靖帝的食材多由光禄寺和御膳房共同操办,包括了大量的家禽、家畜、海鲜以及各类蔬菜。这里面不仅有从原产地直接运送过来的新鲜食材,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贡品。



除了光禄寺,宫中的宦官和女官也参与管理和操办御膳,这自然可以让嘉靖帝的膳食更丰富,但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开支。



嘉靖初年时,也曾经下诏“减膳撤乐”,标榜节俭,但实际上宫廷开支仍然十分庞大。在晚明沈德符所著作的《万历野获编》提到,嘉靖后期光禄寺年耗银达24万两,远超正德朝。



据《明会典》记载,皇帝每日食材包括:

主食:粳米、糯米、白面,制成米饭(如花头鸳鸯饭、马牛猪羊肉饭)、馒头、饼类(如甘露饼、糖蒸饼、黑白饼、大油饼)、糕点类(如大银锭、小银锭、油酥);



荤菜:羊肉、鹅、鸡、鸭、鱼肉等;



蔬果:时令菜蔬(如白菜、萝卜、菌菇、莲藕)、柑橘、荔枝、雪梨、鲜菱等;



饮品:茶(以福建贡茶为主)、乳酪(蒙古饮食遗风)、蜂蜜水。



为了讨好皇帝,地方也会进献珍稀食材。比如长江鲥鱼、太湖银鱼、东海鱼翅等水产;福建荔枝、广东龙眼、西域葡萄等水果;还有鹿肉、熊掌、鹌鹑等野味。



在斋戒期间,嘉靖帝也会严格遵守素食传统,食用豆腐、青菜、咸菜等食物。



据说,嘉靖帝特别喜爱吃酱菜,甚至是他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有一道值得一提的菜肴,那就是——蟠龙菜。据说是在嘉靖帝登基前吃过的一道菜,以猪肉、鱼肉、鸡蛋、绿豆粉等为原料,包裹成卷后蒸熟切片,味道鲜美可口。嘉靖帝吃过以后非常喜欢,还把它纳入了宫中食谱。



他还经常吃药膳,比如滋补用的枸杞炖乌鸡、茯苓膏、人参汤。



嘉靖帝还喜欢喝“仙饮”,其实就是宫人采集凌晨荷叶上的露水,用来泡茶,这些露水也会被用来炼丹。



说到炼丹,嘉靖帝是常年服用丹药的,比如红铅丸、秋石丹等,其中红铅丸是用宫女的经血作为药引炼制的,这是因为他听信道士的话,认为处女经血可以炼制长生不老丹药。



提供经血的宫女年纪几乎都是13或14岁,她们经期时只被允许食用桑叶和露水,甚至还要服用延长经期的药物,一切都是为了提供“纯净经血”给皇帝炼丹药。



别的不说,这些丹药里包含汞、硫等有毒物质,它们只会让嘉靖帝的身体越来越差。



嘉靖帝一边修道斋戒,一边耗费巨资炼丹药、建宫殿,在饮食方面的“清修”表象下,其实隐藏着身为帝王的奢靡本质。



从酱菜到丹药,嘉靖帝的饮食映射了这一时期明朝的统治危机。丹药加速了他的死亡,而他的统治也渐渐走向了尾声。



以上就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饮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