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给宋朝贴上一个标签叫富庶,那么宋朝真的富庶吗?而我觉得宋朝的富庶更像是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历代君主画的一个饼,因为数据本身就具有欺骗性和更改性,比如你和我手里只有一块,那么真实购买力就是二块。如果你掌握印钞票的权力,印了9块,那么真实购买力就是10块,数据虽然上去了但我手中一块钱却缩水了百分之九十,因此这样的一路飙升的数据又有什么意义呢?不管货币如何发达,他的基础都是以生产力为前提,假如宋朝只有九百万斤粮食,那么货币的增长只是物价的变动而已。更可怕的是这些货币落不到百姓头上,只会造成百姓财富的缩水,原来可以买三石米的钱现在连一石米都买不到了。那么为什么说,宋朝是历史上的悲歌呢?


重文轻武

首先就是重文轻武,在宋朝文人是拥有极高的待遇的,而这种待遇其实就是一种特权。既然有特权利益的受用者,那么必然有特权利益的受害者。最直接的就是文人统率军队战斗失败直接导致无数将士魂断疆场,而且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腐化和推诿,本来一个人能干的事却需要两三个人都干不好,因此宋朝除了一个现象叫“三冗”,而历史上的首贪大恶蔡京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如果文人只是如此还行,更可怕的是文人无限制的瞎折腾,而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如果说北宋灭亡的加速器,那就非王安石莫属了。文人的特点就是眼高手低,思想过于幼稚,做法过于极端。而他的第一步用人就夭折了,没有法律约束的平等就像狼群进了羊圈希,青苗法本意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却成了官吏压榨百姓的工具,市易法为了稳定市场却成了富商垄断市场的工具,然后的结果就是宋朝没钱、商人没钱、百姓也没钱,最终全部落入了达官显贵的口袋。道理其实很简单,哪个有权力的人会看着财富流入别人的口袋呢?把权力和百姓的财富放在一起,最终吃亏的都是百姓,这是历史上无数案例的教训。


宋朝

其次,宋朝很穷,很多人看到清明上河图是不是就觉得宋朝很富有呢?那么我问你两个问题:汴梁能代表宋朝大部分地区吗?而张择端又是什么人,他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呢?当然有一句名言: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两分贫。我还是那句话,天下有得益者就必然有受害者。那群整天流连于窑子的人有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吗?如果没有,那么大赏给窑子的每一文钱又都来自于哪里呢?而且如果百姓生活富足,哪里人又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到窑子这样的风月场所呢?

古代讲求士农工商,尤其是卖艺陪笑脸的女子更是被人看不起。她们除了痛苦的练习之外,还要经受强大的舆论压力,因此但凡百姓有条活路,他们都不会让自己的儿女从事这么卑贱的职业,比如北宋名妓李师师,他的父亲是染布匠王寅,因为得罪衙门被抄家,年幼的李师师在街头乞讨为生,后来被矾楼的李婆婆收留改姓才活了下来。富庶的工商阶层都是如此,更别说那些出身底层的穷苦百姓了,甚至百姓为了活命竟然出现了杀人祭鬼的风俗,在古代富人祭佛穷人祭鬼,而那些祭鬼的基本都是贫穷地区,这点你可以观察。


澶渊之盟

最后有人说澶渊之盟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觉得几十万两白银对宋朝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这些人就是典型的想事不过脑子,宋朝如果有钱赔偿百姓还会财政亏空吗?你以为宋朝是闲的没事干进行变法吗?王安石变法数条,条条是把手伸进了百姓的口袋,换句话说你认为庞大的收入连宋朝的支出都难以维持。百姓不仅玩维持宋朝庞大的财政支出,还要分摊这些白银,你觉得他们的负担大吗?宋朝的税赋除了田赋、科税,还有过桥税、船税、桥税等等,这些负担让人瞠目。

说得好听点是宋朝的赋税制度完整,说得不好听就是压榨百姓的手段层出不穷。权贵阶层在汴梁笙歌艳舞,百姓在四处戾气丛生。因此当时百姓有句谚语:开工作民良久坚,谁知不如牛马福。说不好听点宋朝就是窝里横民族,对着自己的百姓颐指气使,对着契丹、西夏等国却卑躬屈膝,甚至在对外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一个王朝外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内不能让百姓富足四海,仅仅靠着程朱理学的思想控制自欺欺人。诺大的一个王朝成为了堕落和腐败的温床,这样的王朝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王朝

纵观古代所有的王朝,宋代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转折点,从宋朝开始皇权的利益就开始凌驾于民族的利益之上。从程朱理学的愚昧,但明朝蓟州兵变的自毁长城,再到清朝的文字狱。所有的一切都让百姓作为一个旁观者开始了麻木,人民不再以汉唐以来的建立功名来作为人生追求。反而将升官和发财仅仅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从宋朝开始,华夏与世界的差距开始缩小甚至被西方逐渐超越,而这个超越可能是百年,也可能是千年都难以跨越的一道坎。而这道坎不只是科技和经济,更是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